新萄京棋牌app入学启蒙礼弘扬传统文化

新萄京棋牌app 1

原标题:台六开展一年级家长开放日暨新生“入学开笔礼”

9月24日下午,2015上海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之开笔礼在普通小学举行。300多名刚刚踏入校门的一年级新生身着蓝色学子服,以古代启蒙仪式迎接自己的读书生涯。在悠扬的古筝扬琴合奏后,启智乐学开笔礼活动以新生集体朗诵《弟子规》及校训正式开场。正衣冠、拜孔子、茶敬师长、朱砂启智、启蒙开笔、击鼓明志饱含着浓厚国学文化的开笔礼,寓意着学童们启蒙生涯的开端,人生角色的转变。孩子们格外认真地参加开笔礼仪式,以表达对先圣先贤的敬畏和对读书为学的严谨态度,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活动中,普通小学被授予嘉定区礼乐文化传播基地称号。开笔礼俗称破蒙,是中国传统礼仪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有助于激励新生勤学读书、立志成才。

8月22日,在浙江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上傅公共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一名儿童在击鼓。当日,浙江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上傅公共服务中心在文化礼堂举行“幼儿入学启蒙”仪式,通过正衣冠、诵读《弟子规》、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开笔习书等环节,让即将步入学校的儿童明白读书的目的和做人的准则,继承和发展国学文化。

为了让一年级新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了解学校的教学方式、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家校互动,9月11日上午,台东六路小学邀请200余名一年级家长走进校园,举行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共分为两个板块:首先邀请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袁凤老师为家长进行了题为“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入学适应期”专题讲座;随后,新生与家长来到校园共同参与了一场既传统又富于新意的新生“入学开笔礼”。

8月22日,在浙江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上傅公共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孩子们在愿望墙上贴“心愿”。

新萄京棋牌app 2

新萄京棋牌app,8月22日,在浙江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上傅公共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孩子们参加“指聪点明”仪式。当日,浙江宁波北仑区霞浦街道上傅公共服务中心在文化礼堂举行“幼儿入学启蒙”仪式,通过正衣冠、诵读《弟子规》、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开笔习书等环节,让即将步入学校的儿童明白读书的目的和做人的准则,继承和发展国学文化。

家长学校专题讲座

培训中,袁老师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常出现的几组对话,赢得了在场家长的强烈共鸣,并结合事例教会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让家长们懂得现代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家长互动环节,上台分享育儿经历,赢得了阵阵掌声。

新萄京棋牌app 3

新萄京棋牌app 4

新萄京棋牌app 5

新萄京棋牌app 6

一年级入学开笔礼

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参加“开笔礼”,共同经历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激发孩子的求学求知欲,增强学习兴趣,为孩子们的成长启蒙启智。

新萄京棋牌app 7

开笔礼主要包括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孝亲敬师等几部分。

正衣冠

“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不仅仅是为了遮羞,更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新萄京棋牌app 8

新萄京棋牌app 9

新萄京棋牌app 10

新萄京棋牌app 11

朱砂启智

长者以红色的朱砂在学子的眉心点一颗痣,“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学子善学有成的美好愿望。

新萄京棋牌app 12

新萄京棋牌app 13

新萄京棋牌app 14

新萄京棋牌app 15

新萄京棋牌app 16

击鼓明志

击鼓明志其目的在于让孩子耳聪目明,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新萄京棋牌app 17

新萄京棋牌app 18

新萄京棋牌app 19

新萄京棋牌app 20

新萄京棋牌app 21

新萄京棋牌app 22

启蒙描红

“人生聪明识字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新萄京棋牌app 23

新萄京棋牌app 24

新萄京棋牌app 25

新萄京棋牌app 26

新萄京棋牌app 27

孝亲敬师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知遇之恩,永生难忘。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对他们我们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新萄京棋牌app 28

新萄京棋牌app 29

新萄京棋牌app 30

新萄京棋牌app 31

新萄京棋牌app 32

新萄京棋牌app 33

新萄京棋牌app 34

新萄京棋牌app 35

新萄京棋牌app 36

新萄京棋牌app 37

“开笔礼”仪式让师生和家长亲历了古代学子的启蒙学习仪式,从中领略了中华民族尊师孝亲、崇德立志、勤奋学习、仁爱处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衷心祝愿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第一步,走好人生每一步!

(撰稿: 王琳 摄影:王琳
制作:孙晓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