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大新闻网-《教育部简报》介绍我校深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教育部简报〔2018〕第45期

近日,《教育部简报》〔2018〕第43期刊登了我校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做法,肯定了学校在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等方面的举措与成效。

图片 1

西南大学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办学治校的突出位置,坚持政治引领、师德为标、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育人水平高的一流教师队伍。

北京科技大学将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做到以思想引航、以党建强基、以师德固本、以实践立行、以典型示范,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部网站截图

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成立由党委书记任团长的理论宣讲团,面向全体教师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实施“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计划”,召开骨干教师代表座谈会,开展青年教师学习培训,全面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校院两级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前两周周五下午开展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促进政治引领常态化长效化。实现各院系党员院长担任党委副书记全覆盖,选拔党性强、业务精、受师生拥护的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不断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每年二级党组织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培训实现全覆盖。编制教师党员发展规划,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引导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留学归国教师向党组织靠拢。

实施“思想引航”工程,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坚持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每周四下午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集中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坚持“两个必修课”,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理论学习必修课,将“三观”教育、法纪教育、廉洁教育以及课堂学术纪律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必修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举办“礼敬中华•文溢满井”传统文化节,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征文、交流沙龙、校史参观等活动,激发教师爱国爱校情怀。分类分层开展教师培训,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留学归国教师、出国访学教师等举办专项培训,引导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师德建设委员会,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凝聚全校师德建设合力。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考察,通过查询档案、走访调查、二级党组织谈话等,加强对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品德学风等方面的考察。开展新进教师“师德第一课”和“认家门”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和爱校荣校主题教育。完善师德考核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建立学生评价、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的年终师德考核机制。严格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定《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健全惩处机制,建立负面清单,在人才引进、评优评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高层次人才推荐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完善教师荣誉体系,评选表彰“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我心中的好导师”等,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师德建设特色品牌。

实施“党建强基”工程,种好教师党建“责任田”。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加强对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支部书记考核激励,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教师党支部“三必”机制,即教职工聘用、晋职晋级、评奖评优时“必听”党支部意见,干部提任考察、后备干部选拔时“必找”党支部书记谈话,教职工年度、聘期考核“必经”党支部审核。坚持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开展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讨论和岗位践行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四有”好老师。注重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帮助和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留学归国教师向党组织靠拢。落实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考察办法,党员校领导带头联系1—2名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常态化联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

  11月22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7]第76期以《强化“三个坚持”导向
华南理工大学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题,刊发报道了华南理工大学全面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文章如下:

深化聘任考核制度改革。制定《关于深化教师岗位分类改革,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不同类型教师聘用条件、聘期任务和考核标准,构建分类管理的岗位聘任制度。探索多元用人机制,实行编制内外聘用相结合,加强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制定兼职教师、外籍教师聘任管理办法,鼓励聘用校外知名专家和行业企业优秀专家,规范外籍教师管理。强化教师育人职责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首要责任,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教授聘用、晋级条件,将青年教师担任至少一年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作为晋升高一级职务基本要求。改革教师职称评审机制,坚持国内外学术同行评议,探索第三方评价,实行“代表性成果”评审,营造不唯论文、不唯帽子的人才评价环境。推进实行“保基础、奖优绩”的绩效分配机制,提高基础保障性收入,运用所在单位业绩、教学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奖励,探索实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激发教师创造活力。

实施“师德固本”工程,划定职业道德“生命线”。设立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制定《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议事规则》,在二级教学和科研单位成立师德建设与监督工作组,明确党组织书记和院长师德建设工作职责。制定《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等,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举办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师德宣讲等活动,强化教师学术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举办“师德论坛”、展示“名师示范课”、开展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等,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修订《教师师德考核办法》,严格执行年终师德考核。在人才引进、职务评审、岗位聘任、干部选拔、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等环节把好师德关,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票否决”。

  华南理工大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条主线,强化“三个坚持”导向,着力补齐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适应的短板,推动建成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式发展。

提升教师队伍层次素养。全面统筹人才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英才工程”,实施学历提升计划、国内培养计划、国外培养计划、学术休假计划,设立“含弘育才特设岗位”,大力培育优秀教师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做好教师岗前培训,组织开展教学沙龙、课堂观摩等。实行新进教师助教培养制度,发挥声望高、造诣深、技能强的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强化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功能。支持教师到企业或行业部门实践实作、挂职锻炼,支持教育学教师到中小学挂职或教学,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构建“3+X”培训体系,即教学能力基础培训、海外教学研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等3项综合培训和职业信念、人文素养、教学理念等专项培训。每年投入1000万元设立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引导教师加大核心课程建设、专业认证等研究实践。设立“含弘人才特设岗位”,实施重点人才引进计划、后备师资补充计划、著名学者聘用计划、学术团队引进计划,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实施“实践立行”工程,拓展建功立业“新天地”。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组织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精准扶贫等,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服务区域地方发展。举办青年教师暑期学校,开展集中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组织赴延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学习考察,加强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拓展教师实践育人渠道,推动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导师、辅导员、班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社会实践导师等,要求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时至少有一年相关导师经历并考核合格。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每个本科生配备导师,发挥导师在立德树人、学业指导、学术指导、规划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考核优秀的导师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青年教师团组织建设,成立学校青年教师团工委,发挥青年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这个正确方向。一是履行主体责任开拓新局面。学校党委书记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强化党员校长和其他党员校领导“党政同责”,把教师党支部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二是改革体制机制构建新格局。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明确主要职责,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和管理服务工作。吸收优秀专家担任学院党委书记,配备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常务副书记,整合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力量,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三是推动合作办学实现新突破。坚持“中方为主、国际协同”原则,把握广州国际校区办学主导权,严把学院院长决定权、教师聘任权、教材选用权、课堂教学权等关键环节,排除涉及意识形态领域内容,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和意识形态安全。四是强化问责问效锤炼新作风。制订《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学院党组织定期专题研究和听取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将其纳入学院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

实施“典型示范”工程,选树教书育人“领头雁”。选树教师典型,开展“师德榜样”、“教学名师”、“感动北科”新闻人物等表彰活动,面向学生开展“我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我最喜爱的导师”等评选活动。利用校内广播、电视、报刊、橱窗、网络、新媒体等广泛宣传报道先进教师事迹。开设“北科人物风采”栏目,宣传报道教学科研一线优秀教师,利用教师节、校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节点宣传教师典型,举办先进教师事迹报告会、沙龙、访谈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坚持融入中心工作,实现教师党支部建设接地气出成效促发展。一是校院共建党支部呈现新亮点。学校创新教师党支部设置,在教学机构和科研团队中实施共建,国家级智库公共政策研究院与社会科学处教师党支部,着力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交的研究报告,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批示,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二是校企共建党支部打造新平台。树立“党建+优势”的理念,探索与企业共建教师党支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教师党支部,分别与佛塑科技集团等行业龙头党组织实施共建,推动双方党建与业务的“双促进、双提升”。三是校地共建党支部收获新成果。学校与广州、东莞、珠海、中山等4个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城市开展深度校地合作,建立了5个大型实体研发机构,建立起三级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5个研究院每年转化超过100项优秀科技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四是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迎来新契机。制定《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清单》把支部书记的履职情况和工作实绩,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晋级、干部选拔任用等的重要参考,将党务工作量按相应标准计入“兴华人才工程”考核社会服务工作量,推动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

原文链接:教育部

  坚持强化师德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三全”育人。一是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握新思想。成立“华南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以理论研究推动实践创新。开展高端讲座“华园讲坛”、宣传与诵读“华园红色经典”、网络选学、互鉴互学、实践研学等线上线下联动活动,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新风貌。出台《师德建设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等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和“师德按钮”制,将集体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加强教学督导对课堂教学巡查,确保教师教学、师德师风符合要求。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开展“南光卓越教学奖”“本科教学优秀奖”“感动华园·我最喜爱的导师”等评选。“南光卓越教学奖”每年设立100万奖励10位教学能手,促进形成尊师重教、鼓励先进的良好风貌。三是完善青年教师帮扶展现新作为。实施中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思想引航、业务助航、生活护航三位一体的书记项目“领航计划”。制订《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校内机关部处挂职实施办法》,建立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打造“华工青椒共同体”,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为211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构建青年教师教育“六个一”工作制度,即“一院一批”思想导师队伍,培养人与联系对象“每月一谈”,党外青年教师“每期一会”研讨,党外青年教师“每年一班”党校学习培训,党外青年教师赴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每地一学”考察,学院党委书记与入党青年教师“每人一谈”,加强思想引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