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 为时代明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作为一名年届耄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为7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

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为时代画像 为时代立传 为时代明德

来源:《光明日报》2019-3-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发展好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也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有力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好宣传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民族发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国家、民族的“根”和“魂”紧密相连。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都必须实现对以往时代思想文化的超越,都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回答所处时代的问题、完成所处时代的任务、最终形成关于所处时代问题和任务的思想认识、理论阐释和文化支撑,这是实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把“根”培得茁壮、如何把“魂”铸得强大,是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必须承担的重大使命。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工作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文艺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把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用艺术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战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以精品奉献人民。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衡量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力地反映现实、观照现实,是否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永葆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主体、作为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与呼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为党和人民创作精品、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与呼。

做新时代的先行者。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新中国70年的砥砺奋进,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努力推进思想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经历着深刻变革,呼唤着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这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体现出高度的理论自信,又包含着对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期待,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定信心、担当历史责任、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涵养“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编辑:李华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发展好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困难,姊妹又多,父亲不堪重负,决定要我去做学徒。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大概是1951年,国家在城市普遍开展“劝学”运动,我是适龄儿童,自然成了街道劝学的对象。经历了初中、高中,1957年我有幸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并于毕业后进入高校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而今,在普天同庆中,回首往事,我深怀感恩,这既饱含着我对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豪情与喜悦,也饱含着我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无限憧憬和无比自信。

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 1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无论是研究成果、队伍建设,还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水平。作为过来人和见证者,我备受鼓舞,深感欣慰。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多到实地调查研究,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图为在北京举办的社科普及周活动。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当然也应该看到,7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不少艰难与曲折,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前进并存的历史过程。同时还应看到,即使在今天,虽然我们已经取得引以自豪的巨大成绩,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仍然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我们没有理由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更没有理由在存在的问题面前裹足不前。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克服困难,迎难而进,是当代中国有作为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1.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培根铸魂

我以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创造新成果,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繁荣,使之更上一层楼,达到新水平,进入新境界,应当做到以下方面。必须继续抵制那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边缘化不良倾向,批判各种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错误思想,理直气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特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召唤。必须继续克服残存在一部分人身上的那种“文化自虐”“文化自残”的扭曲心态,努力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知道,自信是创新的精神基础,而创新则是民族的灵魂、前进的不竭动力。必须继续克服那种把学术标准、艺术标准同实践标准对立起来的“遁世主义”自欺欺人的态度,摈弃那种急功近利、待价而沽、唯利是图的市侩作风,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始终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建构,这是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朴素真理的遵循。必须克服那种抱残守缺、拒人于国门之外的封闭心理,清除那种盲目跟风、拾人牙慧的殖民心态,坚持开放的思维取向,继续拓展我们的文化视域,努力跻身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与对话之中,这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应有姿态和担当。只有坚持这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发展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也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有力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 2

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把工作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图为湖北宜昌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活动现场。新华社发

坚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努力学习好宣传好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坚定文化自信,为国家、民族发展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与国家、民族的“根”和“魂”紧密相连。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都必须实现对以往时代思想文化的超越,都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和回答所处时代的问题、完成所处时代的任务、最终形成关于所处时代问题和任务的思想认识、理论阐释和文化支撑,这是实现时代精神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把“根”培得茁壮、如何把“魂”铸得强大,是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必须承担的重大使命。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把工作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化文艺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把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用艺术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战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以精品奉献人民。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衡量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精品力作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力地反映现实、观照现实,是否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

永葆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主体、作为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在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与呼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责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积极为党和人民创作精品、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鼓与呼。

做新时代的先行者。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新中国70年的砥砺奋进,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努力推进思想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经历着深刻变革,呼唤着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这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体现出高度的理论自信,又包含着对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期待,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定信心、担当历史责任、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涵养“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