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将“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系统化、规范化”作为“七五普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媒体不断曝光的校园暴力及青少年犯罪事件,使得青少年法治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此次《规划》,专门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主要任务与具体举措。
发文单位新萄京棋牌官网登录 ,:江苏省委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我国中小学的法治教育,以前主要依附于德育课程,法治教育课程缺乏专门、系统、科学的设计,教育形式也多是说教式教学,课时比重无法保障。此次《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立道德与法治课,并首次提出了“法育”的概念,将法治教育作为一门专有的教育课程和教育形式。《规划》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不同特点,分学段规定了法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这也是我国首次对法治教育课程内容进行科学、规范的划分,体现了课程体系与青少年心智发育及知识结构层次的相符性。在教育形式方面,《规划》更加强调具有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如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夏令营等,这些更有助于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标题:北京中小学将设置专门法治教育课时
发布日期:2001-7-24
为了保证法治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及教学质量,《规划》明确,把学生法治教育综合情况作为对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校长任期考核、教师业绩考核、学生操行评定等挂钩。从课程考核和评价的角度保证了法治教育切实有效地落实。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今天,北京市召开了教育系统“七五”普法工作启动大会,并印发了《北京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七五”期间北京市将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在中小学设置专门的法治教育课时。
执行日期:2001-7-24
法治教育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任教,而目前我国中小学很少有法学专业的专任教师,基本是由德育教师或班主任兼任。尽管学校对教师也有法律培训,但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此次《规划》明确要求配齐法治教育课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中小学要配备1至2名专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课教师。这是对学校法治教育课师资数量的基本要求,从专业化角度规定了专门的任课教师,保证了法治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规划》特别强调了对法治教师的培训,要求通过各种培训计划,确保每位中小学教师每年接受一定课时的法治教育培训;鼓励探索从司法、消防、公安、医护、环保等部门聘请兼职法治教育教师,鼓励师范院校、政法院校等设立法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学位。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可以使法治教育形式多样化,有助于开展法治教育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内容。
按照通知要求,北京的小学低年级将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的相关课时,小学高年级法治教育内容占道德与法治课的比重原则上不少于1/3。初中阶段,采取道德与法治课中设置专门教学单元或集中以专册方式实施教学。高中教育阶段,思想政治课要设置专门的课程模块,可以采取分册方式,将法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独立组成部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选修课的课时。高等教育阶段将把法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范畴,开设法治基础课或者其他相关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
生效日期:1900-1-1
以往的实践中,社会资源参与法治教育的力度和广度不高,导致学校法治教育的形式及实效性有限。总之,《规划》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上述规定,指向了教育实践中的关键性问题,有利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切实落地。
另外,北京还将实现模拟法庭教育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确保每所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教育。同时,还要配齐法治教育课教师,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每所中小学要配备1至两名专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课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录用法学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担任法治教育专任教师。
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和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28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中小学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
1、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师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当前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从实际出发,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千方百计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
2、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3个重要文件,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当前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各级教育部门要在此基础上,组织广大教师把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与进一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求新方汉,总结新经验。
3、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内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复杂而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认清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特别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图谋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严峻形势,全面认识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根据党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要求,以及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切实扭转学校教育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重校内轻校外、重教书轻育人以及保障措施不力、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将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二、加大创新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4、真正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真正确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直正确立为每个学生主动、健康和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当前要根据《意见》精神,检查本地、本单位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制度与《意见》是否一致,凡是与《意见》精神不符的,要及时修订,明确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真正落实到教育工作全过程中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下大决心,坚决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干扰,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5、把握和突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继续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坚持“分层次、抓基础、重建”的工作方法,遵循科学规划和整体衔接原则,在实施《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的基础上,注意突出不同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重点。小学阶段要重点突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学阶段要突出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习惯行为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其中高中阶段,要注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念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各教育阶段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社会变更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
6、加强学校德育课程建设。要认真总结我省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特点、国家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及实施要求,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江苏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要十分重视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德育内容的优化和教材建设以及德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逐步形成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色和新优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特别是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点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每周安排1课时对中学生进行时事政策和相关的专题教育;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课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每学年初中生不少于20天,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30天;切实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改革,特别要把高中阶段入学考试必教科目政治课的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各地各校要将德育寓于教育活动之中。在继续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要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科技、文艺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积极引导、加快推进以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为形式的主体性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7、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全面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和实效性;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凡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模范学校、省重点中学和国家级示范高中均应在年内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和《江苏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监督机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对职业道德高尚的个人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单位、学校要进行表彰奖励,对有辱师德、有损师表形象的人、事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和查处,对个别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坚决取消其教师资格。
9、加强学校德育科研工作。要高度重视德育科研,进一步确立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效益,以科研促发展的现代德育工作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尤其是面对信息化、网络化给中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探索以网络为主要载体的现代德育管理模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特别重视造反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形势和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的应用型课题,组织德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并加快德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选择研究重点,加大投入,扎扎实实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整体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0、强化中小学德育表彰奖励和督导评估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学校德育作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达标验收、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开展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德育先进学校的评选表彰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和评优工作。
三、全社会共同关心,各部门通力合作,努力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11、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0〕13号)精神,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江苏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规划和协调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十五”期间全省要建设一批有成效、有影响、有特色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
12、新闻宣传、文化、广播影视和出版等部门要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创作出版和播放更多更好的、有益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建立和完善评价、奖励、推荐优秀青少年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机制。文化、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录像放映场所、经营性“网吧”的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信息管理等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严禁出版、销售、播放并坚决清除各种文化垃圾。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积极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公安、司法等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校园和校园周边地区的治安综合治理,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办好工读学校。
13、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家庭教育。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组织和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分类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小学校要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四、切实改进和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14、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校内外共同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运行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要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工作,听取有关方面的汇报,及时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5、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物质投入,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不能削弱德育工作,应有相应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中小学德育教师的培养培训,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德育教师,构建我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人才高地。
16、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团体,要严格按照《意见》精神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贯彻落实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贯彻《意见》、本《实施意见》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结合起来,联系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