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高校是各种思想交流、交汇、交融和交锋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民族类高校概莫能外,同时民族类高校还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民族类高校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特别是信息时代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容易扰乱青年学生的思维,其带来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压力持续增大、风险前所未有。我们要掌握斗争的火候,牢牢守住高校这块阵地,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做到寸土不能失、片瓦不能丢、丝毫不能让。就路径而言,民族类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以下工作:

6月20日下午,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邀请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浩做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浦玉忠主持报告会。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这一主题。

报告中,刘浩紧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这个中心,从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四个方面着手,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的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以及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方针和主要思路。

民族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姓党、姓社,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要区分高校党委、领导干部、教师、青年大学生不同的层次,突出抓好高校党委这个主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这个“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组织者,各民族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执行者。

刘浩认为,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员工头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二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占领阵地、守住阵地、管好阵地,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敢于亮剑、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态度。三是高校党委要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校发展优势。

高校党委要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两个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纪委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加强教师党支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建设。

浦玉忠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表示,此次专题辅导报告对我校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水平,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要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学习宣传和贯彻好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增强各族师生“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浦玉忠强调,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教育的触角从学校拓展到家庭社会,把教育的时空从平时拓展到节假日,把教育的阵地从课堂教室拓展到网络新媒体,全面构筑五位一体跟进式育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谱写好南通大学的时代新篇章。

第二,把传统的工作方法与现代新媒体传播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凸显“网络阵地”的正能量。

全体在通校领导,中心组成员,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处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学员,全体辅导员参加会议。

互联网的传播没有边界,但互联网有主权。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居危思进,凸显“网络阵地”的正能量。

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首先是要用得好。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网络媒介和语言方式开展工作,变“高谈阔论”为“网言网语”,寓教育理念于生动故事。要注重少数民族网络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又熟悉现代网络技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话语阵地建设。

图片 1

其次要建得好。要建设我们自己可靠的网络宣传教育阵地,建好党团组织和学校、学院、班级微信、微博客户端,做到学生在哪里,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学校和学生的教室空间、宿舍空间、网络空间、心灵空间。

再次要管得住。要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和舆情监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舆情监管上,对高校校园网用户实行实名注册,完善高校网络信息审查应急机制,协同、配合上级公安、工信部门,加强涉及民族类高校的网上负面舆论控制,做到“早知情”“早出招”,决不能让信口雌黄、煽风点火、影响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大局的人造谣生事、浑水摸鱼。

第三,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民心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广大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要主动站出来,关心身边的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尤其是就业中的困难与问题,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信任党组织,依靠党组织;继续完善奖、贷、勤、补、缓、提为一体的帮困助学育人新机制,逐步实现资助方式由“输血”向“造血”和“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转变。

第四,不断创新校园育人功能,构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继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充分挖掘和弘扬能够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学生党支部、团学组织和社团的作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调动各民族学生共同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共建和谐校园的热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积极构建独具高校特色的文化品牌。

第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

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最大的政治责任。领导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既要有态度,更要有行动。校党委会每学期至少要专门研究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及时研判形势、分析风险点、采取应对措施;要把有条件的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系统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把教材和课堂讲坛的管理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绝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引导高校教师牢牢守住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建立健全学校意识形态尤其是宣传思想工作督查评估机制,将此作为学校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年度综合考核内容;要善于做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既要守住阵地、敢于亮剑,又要把思想工作做在平时、做在前面,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