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反对家长做“虎妈狼爸”

“虎妈”“狼爸”式教育,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却容易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即便有看起来还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具有较大偶然性,不足为训。

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

图片 1教育部发文反对家长做“虎妈狼爸”。资料图

“虎妈”“狼爸”是最近几年冒出来的教育流行词语,但正如流行性感冒一样,流行不代表它就是对的,更不意味着可以对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从诞生之日起,“虎妈”“狼爸”式教育就遭到众多家庭教育专家、家长的反对与驳斥,相关的大讨论在网上线下多次上演。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涉及到了这一问题,明确指出: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消息传开,迅速引来新一轮热议。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家长(微博)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因材施教。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现象,不做“虎妈狼爸”。(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新京报快讯
(记者许路阳)是否要做“虎妈狼爸”,家长(微博)们犯了难。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虎妈”“狼爸”是怎么来的?早在2011年的时候,媒体有则热闻:“虎妈”——耶鲁大学某华裔女教授用严苛的“十大不准”规定,将女儿成功送入哈佛。与此同时,中国有位“狼爸”,以藤条为法宝,以“打”为教育秘诀,先后将三个孩子送进北大。由此,“虎妈”“狼爸”的说法逐渐开始流行,且成为了所谓的新潮教育词语。但不难发现,它所代表的是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理念和高压式的教育方法。

从之前把女儿“骂”进名校的“虎妈”到如今把孩子“打”进北大(微博)的“狼爸”,伴随其社会效应的逐步发酵,俨然已经成为当下严苛父母的代名词。以奉行“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家教理念的“狼爸”萧百佑为例,尽管其下三个孩子相继考入北大,但其高度严苛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度引起社会广泛争议。

人大(微博)附中朝阳学校党总支书记邓跃茂透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进行了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学习成绩等现实性因素,对兴趣爱好、性格养成等发展性因素的关注度较低。

《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此话的原意是,一个人不接受教育、不好好学习,就难有大的作为和成就。但在现实语境下,“虎妈”“狼爸”大出风头,乃至颇受推崇,却也反映出一些家长对教育规律缺乏了解,教育经验不足,往往容易被一些看起来“简单易行”的教育理念所误导。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究竟“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值得效仿?什么又是成功且科学的家庭教育?教育部《意见》明确规劝家长不做“虎妈狼爸”,显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这是否意味作为学校一方在家庭教育方面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显然不是!

“这种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观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学生斗殴事件、自杀事件不绝于耳,且呈现低龄化趋势。”邓跃茂认为,从特定角度看,我国青少年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问题无不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观密切相关。

在笔者看来,教育部或许正是看到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种不良倾向,且其影响已较为广泛,危害已较为深远,因此才公开予以反对,以免部分家长受错误教育理念的误导而不自知。这则关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意在帮助家长摆正教育理念,给“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败败火。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而作为家庭教育有效补充且相辅相成的学校教育在响应《意见》精神的同时,更要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虎妈狼爸”,扮演好应有的角色。

对此,《意见》要求,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其中,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尽管教育部给出了权威指导意见,但消息公布后,舆论场又开始了新一轮争论。比如,有人觉得,教育行政部门发文反对“虎妈”“狼爸”,虽有为学生减负的良好用意,却有“管得太宽”“使错了力”的嫌疑;还有论者提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到处存在的“抢跑赛场”,又怎能不让家长们长期焦虑,进而“高压”育才?

剖析该《意见》不难发现,其已明确指出了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四方面举措,如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作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可以说,这些举措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出发,意在通过学校指导的力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从而纠正部分家长过度拔苗助长、不顾孩子个性及成长规律的“虎妈狼爸”行为。倘若学校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其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政策效果;但从更深入的角度思考,这就完美地实现了学校与家长教育理念的统一吗?

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

上述言论多属于情绪化抱怨有余而严谨不足,并不能遮掩“虎妈”“狼爸”式教育的短板与软肋。

解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虎妈狼爸”们对孩子教养“缺教少护、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问题的根源,想必除了家长本身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不足外,和当下部分学校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办学思路以及社会“唯学历”的人才选拔观念等有关。试问多少家长会乐意在孩子面前伸出“棍棒”?多半还是执着在“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的传统“轨迹式焦虑”里不能自拔!

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笔者以为,“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更像一种“饥不择食”或“病急乱投医”。事实上,对于这种简单粗暴的“威吓教育”和“棍棒教育”,不少专家学者一直明确表示反对。比如在2012年,当时就有一部颇具代表性的论著《不做虎妈狼爸》,作者以其多年当孩子妈妈、担任班主任的心得,通过缜密思考和研究提出:教育的真正灵魂,应当也必须是帮助孩子养成优秀人格,引导孩子发现人生价值,强调“人”的幸福成长。这本著作及其观点得到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好评。

可以说,当前的家庭教育正被涂抹越发功利化的色彩,而一旦被应试教育绑架,其结果只会增添越来越多的“虎妈狼爸”们。因此,作为学校尤其是办学管理者要积极响应并适时推动整个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品行、身心健康、学业成绩,而非被“升学率”等冰冷的数字牵着走;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虎妈狼爸”
们之所以挤破头送孩子进入好学校与目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有着密切关联,作为学校应致力于提高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大局,打造家长们眼中的“身边好学校”。

《意见》特别强调,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有论者在媒体上发表评论文章认为,“虎妈”“狼爸”出现和泛滥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和应试教育体制。这种论调并不新鲜,但凡谈到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人总是喜欢扯到这上面来。这显然是过分渲染夸大了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资源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均衡,考试竞争也将长期存在,社会竞争更是在天天上演,这些宏观层面的问题,不能成为部分家长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高压式教育的借口。

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见》显然不只是对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纠正、指导,其必将从家庭教育改革以及学校育人机制改革的两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整个教育的深化改革步伐。而学校一方具备应对“虎妈狼爸”放大招的勇气容易,就看具体的实际行动能否深入下去了!

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小学教育频道

“虎妈”“狼爸”们该醒醒了。从外部给孩子以粗暴的管理和压制,是盲目的短视行为。“虎妈”“狼爸”们的中短期目标,无非是让孩子考好成绩、进名校。我们看考入国内外顶尖名校的优秀学生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能力。“虎妈”“狼爸”式教育,短期内或许可以取得一些效果,但却容易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即便有看起来还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具有较大偶然性,不足为训。唯有真正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消除种种盲目与短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期待“不做虎妈狼爸”成为更多家长的共识。

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标签:教育部虎妈狼爸

标签:家庭教育虎妈狼爸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三步报志愿

1专业定位适合专业测评3166人已测试2海选学校录取可能性报告3166人已测试3精选学校专业开设院校历年分数线往年考生去向分数/位次选校

1专业定位适合专业测评3166人已测试2海选学校录取可能性报告3166人已测试3精选学校专业开设院校历年分数线往年考生去向分数/位次选校

分数线查询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找专家报志愿

图片 2专家一对一服务申请服务咨询电话:01058983379
图片 3

图片 2专家一对一服务申请服务咨询电话:01058983379
图片 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