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应加强沟通对话,在对话中共克难关,在对话中共谋发展,始终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砥砺前行
只要中美双方从大处着眼,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建设性方式,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分歧就可以得到管控,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维护。
9日至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北京举行,双方通过战略、经济、人文三条轨道,就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众多议题深入坦诚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即将在华盛顿拉开帷幕。这是去年奥巴马总统访华后和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中美两国磋商沟通的重要契机,海内外广泛关注,充满期待。
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当地时间6月24日在华盛顿落下帷幕,取得积极成果。尽管此前围绕中美关系杂音不少,一次深入的对话沟通也不可能解决中美间的所有问题,但本轮对话和磋商让人们看到了中美两国加强沟通、管控分歧、扩大合作的强烈愿望。
此间受访的中美关系专家认为,对话和磋商成果丰硕,不仅有助于双方增进互信、凝聚共识,进一步开掘中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更展现了双方聚同化异、妥处分歧的积极姿态,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引人关注的不仅是对话磋商本身,更重要的是中美关系走向。中美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以来,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发展,但仍不时受到一些复杂因素干扰,“逆风”和“杂音”时有显现。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美方频频插手炒作南海问题,引起中方坚决回击,中美“矛盾面”有所显现。一时间,不少人可能都在思考那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中美该如何真正摆脱大国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方向,走出一条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新路?
本轮战略对话中,双方围绕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加强中美在亚太的合作、应对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建设性管控分歧等议题深入探讨,达成120多项成果。本轮经济对话中,双方就事关两国和国际经济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达成70多项重要成果。本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双方在7个领域共达成119项合作共识。
增进互信凝聚共识
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从中美两国根本利益和关系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的战略抉择,是需要双方持之以恒、不懈推进的系统工程。面对困难与挑战,中美双方应加强沟通对话,在对话中共克难关,在对话中共谋发展,始终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砥砺前行。
上述成果的取得再一次表明,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双方应该合作、能够合作的领域十分广阔。只要中美双方从大处着眼,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坚持建设性方式,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分歧就可以得到管控,共同利益就可以得到维护。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本轮对话和磋商,中美双方再次共同确认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大方向和两国关系发展的目标,增进了相互了解,对彼此的战略意图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中美建交36年来,两国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各方面利益深度交融,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坚实基础。2014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5500多亿美元,相互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人员往来现在每年达400多万人次,每天有1万多人往来于太平洋两岸。中美关系几十年一路走来,既有顺境又有逆境,既有紧张又有缓和,双方在风风雨雨中摸索相交共处之道。目前,双方有90多个对话和合作机制,确保了战略沟通渠道畅通,为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与美方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环顾当今世界,从反恐到网络安全,从核不扩散到气候变化,从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到开展海洋国际合作,都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的共同参与。不断推进中美互信与合作,把握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将给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带来福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话和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致辞,强调中美双方要审时度势,登高望远,相互尊重,增进互信,加强合作,携手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中美两国高层联系密切、互动频繁,为两国关系发挥了战略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继“庄园会晤”之后又续“瀛台夜话”,并在多个国际场合举行会晤,不断巩固关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重要共识,明确其核心内涵和重点方向,得到两国各界有识之士响应和支持。这为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必将进一步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新成果。
在亚太地区,多数国家并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中美在促进区域一体化、维护地区稳定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理应同地区其他国家一道,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书面致辞中表示,美中双方需要围绕共同利益、共同责任和共同挑战建设两国关系。美方欢迎一个稳定、和平、繁荣的中国,致力于同中方一道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加强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分歧。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已取得诸多“早期收获”。双方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围绕朝核、伊核、阿富汗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反恐、应对埃博拉疫情等全球性挑战密切沟通协作。中美深化双边务实合作,达成涉及签证互惠安排、应对气候变化、两军关系等多项重要共识和合作成果,给两国以及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美在那场战争中相互支持、并肩战斗。飞虎队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建立联合国、议定《联合国宪章》的过程中,中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70年后的今天,在涉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关键问题上,中美两国需要继续保持合作,充分发挥压舱石、助推器的作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认为,近一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不少问题,持续走低,“本轮对话的最大意义在于,成为扭转中美关系下行态势的转折点”。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最大经济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美两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也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肩负着共同责任。诸多国际地区问题离不开中美共同参与,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阔,双边关系全球意义和战略内涵日益突出。中美合作开展得好,将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世界繁荣的发动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作为盟友和战胜国,中美应共同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携手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回顾建交以来中美关系走过的风雨历程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沟通交流从未像今天这样频繁,中美之间的利益交融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中美之间的务实合作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入。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虽难以一帆风顺,但只要沿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前进,就一定能避免重蹈历史上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陷入矛盾冲突的覆辙。
达巍说,今年恰逢两国建交35周年,中美都派出强大阵容与会,首次同步举行战略、经济和人文三轨对话,体现出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这三大支柱平衡发展对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对话和磋商议题广泛,其中战略轨涵盖八大方面,经济轨三大方面,人文轨六大方面,几乎涵盖了双边关系的所有领域以及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凸显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两国利益的深度融合。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出现一些问题或困难不足为怪。只要双方坚定信心,把握方向,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就一定能开辟两国关系更美好的未来。在本轮对话磋商中,双方需要秉持上述精神,深入沟通,共促合作,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将应奥巴马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届时两国领导人将一道勾画中美关系未来,形成两国合作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推进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人们有理由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访美之行必将给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让两国人民对发展中美关系拥有更强信心、更大热情。
对话和磋商期间,双方承诺,双方领导人将继续通过高层访问、多边场合会见、通话及通信等方式保持密切和经常性沟通。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认为,中美之间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互信,而互信不足主要体现在双方对对方的战略意图判断方面。通过本轮对话,双方对各自的战略意图做了进一步阐述,有利于增进互信,把握方向。
“当然,增进互信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今后两国关系的实践中,双方仍然需要不断进行‘战略再保证’,不断增信释疑。”陶文钊说。
交融合作夯实基础
据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介绍,通过对话和磋商,双方对两国利益的深度融合以及两国合作存在的巨大潜力有了更加深刻的共识,确定了今后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项目。
中国前驻美国使馆参赞周景兴说,对话和磋商共达成300多项成果,其中战略对话116项,经济对话近90项,人文对话104项,这些成果涉及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比较原则性的,具有指导意义,有的则是十分具体的措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周景兴说,在经济对话领域,双方就各自国内经济政策议题进行沟通,比如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分红、金融体制改革等,美国的财政政策、赤字问题等。“这说明两国经济合作深入到方方面面,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经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对话达成的实质性成果之一,是双方就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达成“时间表”,同意争取2014年就双边投资协定文本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并承诺2015年早期启动负面清单谈判。“这是个重大突破,尽管下一阶段的谈判会非常困难,但双方都表明了要继续推进的决心和信心。”
周景兴说,最近一年多来,中美两军交流与合作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大亮点,而本轮对话期间,双方承诺致力于及早建立两军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并进一步就制定公海海域海空军事安全行为准则加强磋商,增加两军联演联训,这对建立两军新型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推动,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
陈凤英认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妇女、青年六大领域取得广泛成果,中美人文交流前景广阔,应发挥各自优势,拓宽交流渠道,不断夯实中美友好的社会和民众基础,增强两国关系的韧性。
聚同化异妥处分歧
分析人士注意到,对话和磋商期间,中美双方对两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摩擦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都表示要以妥善的方式予以处理和管控。
达巍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聚同化异,保持战略耐心,不为一事所惑,不为一言所扰,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高度重视,也为今年11月的元首会晤注入了正能量。
周景兴认为,“聚同化异”相较于此前提出的“求同存异”,态度更为积极主动,“在处理分歧时,我们不光要‘存’,让分歧放到一边,更要主动化解矛盾,进而把分歧转化成双方合作的纽带”。
最近几个月来,中美在东海、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比较显眼,甚至发生了双方高官在公开场合争辩的现象。陶文钊说,在本轮对话中,中方要求美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恪守不选边站队的承诺。双方都承诺将“建设性管控分歧”,并相互确认,“将致力于危机管控和防范意外事件,通过加强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沟通,促进良性互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诺。”陶文钊说,两国关系中存在分歧是一个客观事实,如果管控不好,分歧可能恶化两国关系,甚至使两国走向冲突和对抗;如果管控得好,就有可能使分歧的领域转化成为合作的领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有政治意愿。现在双方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就为探讨具体的机制和做法创造了条件。”
分析人士指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事业,不能指望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有困难、有波折是自然的事情,这就特别需要保持战略耐心。
“习近平主席提出要用积土成山的精神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实际上,本轮对话和磋商达成的诸多共识,都是朝着这个方向采取的措施。因此对话和磋商是令人鼓舞的。”陶文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