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宝宝小雨的妈妈沫沫是个“海归”,生下宝宝后,她严格按照国外育儿书的方法教育孩子,小雨哭闹,她就把孩子关在厕所里冷静2分钟,谁知2分钟后,孩子哭得更厉害。沫沫不禁纳闷,“是中国孩子不适合外国方法,还是我的用法不对呢?”
问: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该怎么应对呢?
孩子有时候犯错误,特别严厉的批评怕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不批评孩子会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做能维护好孩子心灵的基础上又能让孩子认识错误呢?
问:孩子特别喜欢发脾气,怎么解决? 在心理学中怎么理解?
关于“冷静法”,有不少妈妈试用过后有疑惑,比如虽然孩子暂时不哭闹,但错误照犯,甚至会挑战父母。家庭冷静法该如何操作?冷静是单纯的不理孩子吗?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冷静不是隔离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大家跟我一样都很纠结,我只谈一下我对这几年身为父亲的亲身经历,我有一个女儿,小学三年级了,以前幼儿园的时候犯错(发脾气,自私),我一直都在以解释为主,告诉她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后来孩子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我就想应该让她怕我,没有一个怕的人不行,再这样下去就更谁都管不了她了,我就变了教育方式,在给她讲过三次道理后还犯同样的错误我就会让她罚站,起初还能去站,随着时间长大我发现孩子开始抵触我了,我讲的话她总会反驳,即便过后知道是她的问题她当时也会第一时间反驳我的观点,这让我意识到在孩子面前,尤其是父母同时管孩子产生分歧的时候一定要有一方选择沉默,不能同着孩子的面反驳对方,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只有反驳才会赢,才会避免处罚,即便错了她也会找各种的理由来辩解她的错误,细想下来这些都是我们交给孩子的,她在学习父母怎么解释错误,现在三年级了虽说偶尔也会发些小脾气,但是我跟我的爱人同时选择沉默,让她冷静下来后再进行沟通,这样即避免了混合双打,又能让孩子学会冷静,我跟我的女儿说,爸爸允许你发脾气,但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她现在就学会了哭闹之后,主动的用平和的语气来跟我沟通承认错误,所以我认为孩子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再有了荣辱观的时候我们尽量避免打骂惩罚,我们要让她学会冷静,学会承认错误,学会为她所犯下的错误带来的后果,我们可以帮助她,但前提是她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接受,打骂只能“管住”他,并不能管好他,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希望可以管用
不得不说特别喜欢发脾气的孩子还不是少数,我家的曾经就是,是曾经啊,现在好多了,真的很欣慰!
孩子能否明白冷静的意义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该怎么应对?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做错事,这是不可避免的,其实我们成年人也会难免,而现在有好多父母会使用消极或者威胁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这种方法短时间有效果,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发火或者不爱他而不得不顺从,长此以往会形成人格分裂,自卑、谨慎或者叛逆。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对我非常严厉,有时不小心打碎碗,妈妈就会用言语批评我“这么小事都做不好,真是没用……”印象中我小时候做事总是特别谨慎、胆小,就怕妈妈那生气的眼神。
妈妈的这种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我缺乏自信,有事情也不敢和她沟通,就连初中被男生喜欢,都害怕妈妈斥责,觉得是一件丑事,直到上大学被同学慢慢认可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
当然,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要做的就是不让我的孩子受影响。
记得有一次儿子把我刚做好的饭全都掀翻了,他害怕的大哭起来,而我也很愤怒,毕竟那是我们两个的早餐,但那一刻我想到自己小时候,于是立刻抱起并安抚他,过了一会儿,他情绪稳定了我问他“你是不是想要自己吃饭?”儿子点点头,我说“下次你可以让妈妈帮助你,饭太烫了,会烫到你的,好吗?”
儿子被我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很明显,他比我自信,不缺安全感,而且从那以后类似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01
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他为什么会犯错误?是为了寻求关注,还是有别的原因,搞清楚之后再对症下药,而不是上来就劈头盖脸的骂一顿,那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跟父母产生沟通障碍,互相不信任。
没有人真的想要犯错误,如果有,那也许是在寻求父母的关注。
02
记得有一次听广播里说这样一段话:“我们要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的指责,而是告诉他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样孩子才会有成长的空间”。
的确,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父母的处理结果,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然后再逐渐引导他。
03
孩子犯错误也是学习的机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孩子也是,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不妨跟孩子一起探讨怎样解决问题,怎样避免错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也能从错误中学到东西。
孩子犯错误时,我们不要降低他的自身价值,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地错误中进行的。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让孩子在错误中茁壮成长。
这世上本没有不犯任何错误、十全十美的圣人,对不谙世事的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犯错误或做错了事情的时候。
作为父母,当遇到孩子犯错或做错事的时候,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智慧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平稳安然度过这个成长危机期呢?
1.父母要理性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或做错事的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大声地斥责和批评,孩子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被家长的愤怒吓到了,内心只有恐惧感,完全没有心思去反省自己的错误;一种是把孩子的情绪也给点燃了,孩子完全不顾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不管不顾地回击家长的批评,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
我们应该要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或做错事,父母首先要理性看待孩子所犯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才有可能控制和缓和自己的情绪。
2.父母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
通常来说,孩子犯了错或做错事的时候,心理其实处于最脆弱、压力也是最大的时候,他们急需父母的接纳,如果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即使我们对孩子提出了一大堆听起来很正确的建议,孩子也不一定能够接受。
此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教育方式,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到孩子的情绪完全平复和稳定之后,再去引导孩子直视自己的错误,那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通常都能收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同步帮他建立起规则意识
有的孩子会故意去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对于这样的错误,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要比对孩子简单粗暴的批评和贴上负面标签等做法,显然更为重要的多。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至少能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4.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反省空间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在无意识下犯了错或做错了事,他在主观上并没有要犯错误的想法,面对这种类型错误的孩子,父母不光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也要在引导的基础上,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反省空间。
5.父母的关注点要放在具体的行为上
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指出问题,还要给孩子具体的行为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给孩子指明问题所在,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二是要向孩子表达父母此时的真实感受,触发孩子愧疚的心理;三是以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引发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四是了解孩子的真实目的或需求等;五是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有了参与感,可以淡化和消除抵触感;六是建立好规则意识,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6.教育孩子犯错误绝对不能触碰人身伤害这道底线
有一种错误是不能轻易触犯的,那就是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比如,近日发生的禹州某小学女生被男同学往眼里强塞纸片的人身伤害事件等等。
父母要旗帜鲜明地对孩子表明这样的观点:犯错误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对他人尤其是比自己更小的人造成人身伤害,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们大人尚且都是从错误中成长的,为什么就不能允许孩子在成长中的偶尔的一点小错误呢?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所犯的每一个错误,父母若能引导得好,对他而言不一定是坏事,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成长,孩子将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之中不断成熟,不断成长!
你好,很高兴回答楼主这个问题,下面是我对楼主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孩子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会长大,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孩子犯了错误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是认真的教育,让孩子建立起是非观念才行。那么孩子做错事怎么办呢?
1.及时纠正错误。小孩子做错了事情,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小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错了,需要改正。
2.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小孩子做错了事情,必须要告诉他是错误的,同时也需要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让小孩子下一次能够正确行事。
3.及时给与奖励。小孩子做错了事情,如果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改正错误,并且学习态度良好,家长最好是能够给与孩子奖励,这样孩子就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害怕犯错,犯错就会认真学习,积极改正,对孩子成长很好,而且亲子关系也可以更进一步。,
4.奖励不能只是物质奖励。小孩子犯错改正之后可以给与奖励,但是奖励不要总是物质奖励,不然小孩子可能会在想要物质奖励的时候就会犯错,就会骗取奖励,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家长可以给与孩子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多多陪伴孩子等。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谢谢大家
很多家长在孩子做错事的当下立刻大发雷霆。不顾旁人的对孩子,又打又骂,大声叱喝,当众批评,完全不顾孩子的面子进行“教育”。家长的这种做法完全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心,更加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应该避免一味的斥责孩子,家长可以选择”你这样做,妈妈很伤心”,”我们对你这种行为感到很失望”这样的相对比较温和的语句来批评孩子。这样说一方面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让孩子对于家长的批评教育更容易接受。
小孩子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会长大,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孩子犯了错误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是认真的教育,让孩子建立起是非观念才行。那么孩子做错事怎么办呢?
1.及时纠正错误。小孩子做错了事情,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小孩子这样做是错误的,让孩子明白自己已经错了,需要改正。
2.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小孩子做错了事情,必须要告诉他是错误的,同时也需要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可以让小孩子下一次能够正确行事。
3.及时给与奖励。小孩子做错了事情,如果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改正错误,并且学习态度良好,家长最好是能够给与孩子奖励,这样孩子就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不害怕犯错,犯错就会认真学习,积极改正,对孩子成长很好,而且亲子关系也可以更进一步。,
4.奖励不能只是物质奖励。小孩子犯错改正之后可以给与奖励,但是奖励不要总是物质奖励,不然小孩子可能会在想要物质奖励的时候就会犯错,就会骗取奖励,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很不利。家长可以给与孩子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多多陪伴孩子等。
不要责骂,而是讲道理,分析,让他自己判断。然后,如果下次他能改变一点,马上给予表扬及肯定。
效果就很好了。
孩子的成长,尤其做错事,需要父母良性引导。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牵着着孩子的;切忌语言暴力,大声呵斥,这样反而导向逆反。建议最好多多陪伴孩子。
孩子做错事了,首先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哪里做错了,为什么错了,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教育。
让孩子自己面对解决,超越,这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要因错误而停滞,要敢于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应对,超越,进退这样孩子才会更好的成长。
孩子做错事不能一味的责怪。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良好的关系。好的关系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我们要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现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做到换位思考。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宝宝在三岁的时候是最难带的,也是最喜欢发脾气的,每天都要来几次,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她的小脾气就来了,而且还是特别掘强的那种,要哄好久,要么就是自己蹲在角落里,委屈的小表情,随你怎么哄,我就是不理!
“每次用小黑屋,我心里都很纠结。”沫沫说,“我希望让孩子从狂躁的状态中冷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可小雨仿佛不理解我的做法,一直哭,一直哭。”
对于这种状况,家长真的不能操之过急,想一下改变孩子的脾性那是不可能的。我那时每逢这样的事情会先哄哄,哄不好了,就随她去,让她自己冷静冷静。其实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没有多大气性的,不开心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第一家长不要硬压,第二也不要一堆的家长围着哄,那样会给她形成惯性思维,发脾气会愈演愈烈。这两点真的是我的经验总结,很好用很重要。
在国家二级心理师张秋看来,很多家长在使用冷静法时,简单地把冷静与隔离等同起来。孩子错了,就把他推进一个房间,关上门,任其哭喊。这种做法会导致两种后果:第一,孩子喊累了,暂时不闹了,但他不理解父母的做法,无形中会影响亲密关系。第二种后果,孩子因为恐惧,哭闹不休,冷静疗法宣告失败。
在她的这个阶段我们也会尽量避免她和别的孩子冲突,因为那样她同样会发脾气,而且公共场合或者是她和小伙伴一起时我们从没有刻意的批评教育孩子,就算有些不合适的行为,我也是只制止,不批评教育,也没有硬性要求必须按对的来。但回到家后我们能就这些事情给她谈一个小时的话,是谈话,不是批评教育。有些道理是在潜移默化中懂的。
“我希望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以及记住教训,以后不再犯。”沫沫说,“但孩子好像理解不到我的意思。”
如今孩子年龄大些了,经常发脾气的状况已经基本没有了,这是一个过程,不能速成。
张秋表示,虽然在学理上承认学龄前儿童在发现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上,逐渐变得有洞察力,开始理解他人情绪产生的原因,但这并不代表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成年人的处事逻辑。有时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并不认为这是错的。所以,当他们做错事被成人拒绝后,就会迷惑,而有限的表达能力让儿童只能通过哭闹表示抗拒。所以,即使把孩子扔进小黑屋,他明白是因为做错事,但孩子依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错。
孩子特别喜欢发脾气,是因为孩子认知水平有限,没办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所以会选择哭闹打滚、抛扔物品等方式发泄出来。想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就需要家长做好情绪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别当坏人父母不是惩罚者
儿童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有着丰富的情绪体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表达情绪的方式可能会出现偏差,成为爱发脾气的小孩。6岁前是儿童情绪管理学习的关键时期,我们家长要了解他们用行为表达情绪的方式,正确解读孩子的情绪,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最重要的角色不是惩罚者,而是解惑者、引导者。在哭闹声中,父母需要放弃对孩子“冷静听话”的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而是把每一次犯错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教孩子如何面对错误?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就事论事解决问题?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在张秋看来,如果孩子情绪失控,最好的冷静法是陪伴,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静静地坐下陪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
1、帮助孩子认知和表达情绪。
一岁前的孩子,通常用哭闹来表达自己所有的情绪。饿了哭,困了哭,无聊了哭,不舒服也哭。这时候,家长只需要关爱孩子,在孩子哭泣时抱抱孩子,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就可以。
当孩子牙牙学语以后,已经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饿、困、想。这时候,孩子如果因为自己的需求没被及时满足而哭泣,家长就可以帮孩子辨别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哭泣时,我们观察他的行为动作,然后将自己的猜测说给宝宝听。这样,重复的次数多了,孩子学会了辨别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收走了嚎啕大哭,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宝宝哭了,是生气吗?因为玩具没有了。”比如,孩子玩积木时,突然把积木扔得远远的,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宝宝把积木扔了,是觉着不好玩,无聊吗?给妈妈说,妈妈可以陪你玩哟。”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找到情绪变化的原因,从而提高情绪敏感度。
只需三步安抚过后再沟通
2、共情,不训斥,允许发泄。
有时候孩子突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而且怎么哄都不行。面对这种状况,有些家长可能耐心告罄,会用训斥打骂的方式来阻止孩子发脾气。训斥打骂的方式虽然很有效,但长期来看,对孩子情绪发展和性格养成十分不利。
当孩子发脾气哭闹时,我们要搞清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如果孩子确实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难过哭闹,我们要学会共情,理解孩子情绪的波动,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让他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对孩子来说,哭泣才是情绪表达的直接方式。情绪需要疏导,而不是压制。
张秋为大家推荐了一套帮助家长安抚孩子的方法:安抚情绪——陪伴接纳——沟通合作。
3、无理取闹发脾气时,家长可以冷处理。
两岁和三岁半左右的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倔强又叛逆,情绪变化很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主张,3-5岁的孩子要学会克制任性。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四不”冷处理法,即不打不骂不说教不走开。孩子哭闹、撒泼、打滚的时候,完全听不进去家长的引导和劝说。这时候,我们可以看着他哭闹,等他折腾累了,情绪稳定下来,再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
有时候,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此时,要及时转移怒气,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自我感受上。比如,用“我要处理好这件事”取代“我的心情很糟糕”;用“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取代“我还不信治不了你”。记得深呼吸,或者用凉水洗脸,如果条件允许,而你又比较喜欢独处,那么可以说:“妈妈/爸爸现在需要去冷静一下,暂时不要打扰我。”
4、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少发脾气。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想要自家孩子情绪平和稳定,家长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做情绪经常失控的家长。面对孩子的任性调皮,每个家长都会有无数次想要原地爆炸的时候。当家长情绪快要失控的时候,一定要赶紧走开,让自己放空,冷静一下。等情绪稳定了,再来处理问题。
育儿,就是一段需要不断升级打怪的路途。面对爱发脾气的孩子,很多家长都会束手无策。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打骂孩子。情绪引导的过程可能很漫长,也很费心劲,但我们作为家长,要对孩子负责,要有耐心、有必胜的信心。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孩子一定能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陪伴接纳阶段,可以不接纳孩子的行为,但需要接纳他的情绪。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心情好一些时,才能做得更好。此时,家长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理解你……”或者“坐在妈妈怀里,会不会感觉好一些”等等。
面对孩子的“暴脾气”,妈妈们通常会:「冷处理」和「以暴制暴」。
比如说,妈妈和宝宝去商城买东西,他看中了一个玩具,你不给他买,他就商场里哭闹不肯走、在地上滚、歇斯底里大发作。
采取「冷处理」的爸妈:会无视宝宝的哭闹,不给他买,让他哭个够,哭累了就不闹了。
在这类型爸妈看来,孩子整天发脾气,那都是“惯出来的”,不管他就好了。表面上,这种看似不打不骂不溺爱,有可能成功制止了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实际上却是“双输”的局面。
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压,实际上是在向最亲的人求助。
假如你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选择忽视孩子的哭闹,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他会觉得:我的伤心、愤怒、痛苦,甚至我这个人,对爸爸妈妈来说,都是不重要的。
一次这样,两次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心里怎么想的、在外头有没有受欺负,这些通通一句真心话都不会跟你说,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产生隔阂。
采取「以暴制暴」的爸妈:面对宝宝哭闹、崩溃、倒地撒泼时,就进入了咆哮父母的角色。
你怎么总要买这买那的?
你怎么总是大喊大叫?
你能不能消停一下?
再闹,就给我试试看!我把你丢在商城这!
……
结果呢,你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顽固,甚至激惹孩子更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摔东西、打人、咬人……
要知道,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一旦你以“暴脾气”应对孩子的哭闹,那么,孩子长大之后,脾气也很可能会暴躁,为人苛刻的情况。
甚至乎,因为你的暴脾气,孩子在应该打打闹闹的年纪,失去本该有的脾气和任性,整日看着大人的脸色,深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你的不满,每天战战兢兢,担心受怕。
我们总是想要好好地管教孩子,但是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孩子并不会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式生活。于是,我们就会变得好生气、愤怒、爆发情绪……
但如果你是孩子,接二连三的向一个人寻求帮助,可回复你的,只有「无视」和「暴力」,那你还会和他亲近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孩子和我们一样,能感受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恶劣,久而久之,你们的亲子关系会离得越来越远。
沟通时,要在孩子的情绪彻底平复后进行,对于学前儿童,讲道理不要长篇大论,不要贴标签,简单、明确、清晰最好。比如让孩子换位思考,或者强调规则,或者告诉他们,家长希望他怎么做等等。
我的“暴”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刚刚说,面对孩子发脾气,我们既不能“忽视”孩子情绪,更不能盲目地“以暴制暴”,那么,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应对孩子哭闹、撒泼呢?
在孩子发脾气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也不是批评,而是要考虑,怎么做才能既减少发脾气的破坏性、同时又保护孩子的力量和勇气。
很多爸爸妈妈就是因为不知道“宝宝为什么发脾气”,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只会一味地忽视或吼,让孩子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差。
所以,我们要学会“多听”“多理解”。
▉ 多听
因为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多仔细倾听,弄明白孩子“发脾气”的根本原因,更近一步了解孩子情绪。
很多家长总是以自己的逻辑,去理解孩子的世界,自以为懂得孩子的想法,实际上,什么都不懂。
所以,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学会“多听”,而不是以成人的标准去理解和要求孩子,毕竟孩子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是有限的。
▉ 多理解
孩子哭闹、撒泼,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觉得不被理解,不被关爱,假如爸妈们因为感受不到孩子的真实情感需要,亲子联结就被切断了。
因为孩子在情绪很激动的时候,是听不进去太多话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先用眼神、表情和简短的“妈妈陪着你”“妈妈知道”来安抚孩子情绪,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喜欢就关注我吧!让我陪你一起轻松育儿!
学会描述情绪
儿童发脾气是有原因的,我们需要引导儿童学会合理的描述情绪。如家长可以问儿童:“你现在的感受如何?”“你是在生气吗?”“为什么生气呢?”当家长引导儿童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时,可以达安抚儿童镇静下来。要让儿童懂得把自己的情绪状态表达出来,才能得到帮助,问题才能解决,才能摆脱不好的情绪。当儿童体验到合理表达情绪的好处后,儿童才会养成不乱发脾气的习惯。
关注儿童需求
儿童有自己的心理需求,我们需要给予适当的回应和合理的关注。给儿童持续的关注与陪伴,使儿童得到心理安慰,儿童就不会通过乱发脾气来表达需求。如,父母正在忙于准备晚餐时,儿童兴奋地跑过来询问问题,这时父母可以暂停手中的事,认真倾听儿童的需求,并给以回复,儿童就不会因为被冷落而发脾气。理解和同情儿童,并关注其需求,才能使儿童平息心中的怒火,使儿童的不安和不开心消散,安抚儿童的情绪。
提供宣泄途径
当儿童有不良情绪,想发脾气时,需要给儿童提供情绪的合理宣泄途径,将儿童发脾气的情绪释放出来,转移注意力,脱离发脾气的对象和环境。儿童可以通过捶打枕头、大哭一场直接发泄自己的情绪。家长也可以带儿童去打球、跑步、做游戏,运动可以有效释放身体的内啡肽,让人感到放松;让儿童倾听舒缓的音乐,使呼吸平静、心跳减慢,有效缓解压力和紧张,用积极情绪取代消极情绪。
进行“冷处理”
如果儿童发脾气属于无理取闹,一定要进行“冷处理”,等儿童不哭不闹以后,再满足他。要让儿童明白,合理的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需求才能得到满足,问题才能解决,无理取闹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会让别人远离负能量的自己。家长暂时对儿童“冷处理”,还有利于家长平复情绪,之后再心平气和的与儿童相处。
建立规则
在儿童爱发脾气的事上建立规则,明确告诉儿童这样做的后果。如儿童吃饭总是很拖拉,这时家长可以制定一条关于吃饭时间的规则,规则制定好以后,家里所有人都要遵守。建立规则时还需要了解儿童对这项规则的认识、理解是怎样的,要让儿童真正认同规则背后的益处。家长制定的规则不能太多,容易让儿童感到无所适从,不仅影响儿童自主意识的养成,而且放松以后规则很难继续执行。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言行,所以家长要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家长对儿童有什么要求,要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来实现,而不是打骂怒吼,当想对儿童发脾气时,最好离开情绪现场,找个安静的地方做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当感觉平静、放松时,再与儿童沟通交流。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示范对儿童最有效。
爱发脾气,其实是孩子内心脆弱的表现。
他需要你们关心。我有个朋友就曾经因为6岁的儿子在发脾气时跟她说“我要打死你”这样的话而感到特别伤心。为了这句话,她整整跟我哭诉了1个多小时。
其实,她最最不能接受的还有一点,就是她觉得自己明明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怎么孩子就这么小心眼,这么地任性不讲道理。
孩子的这些“问题”表现,在她眼里,简直就是她没有能力教好自己孩子的佐证。
有太多的父母因为孩子的脾气问题而感到挠头了,但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所以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其实,很多父母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言行,因为成年人通常会习惯性地把孩子看作是“另外一个物种”,而没有把孩子真正当做一个需要去琢磨、去洞察的人。
要学会透过孩子发脾气的表面行为,准确地翻译出孩子发脾气背后真正的语言和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再急躁地归因为,觉得孩子是故意找茬,也不要简单粗暴地认为,孩子就是在犯浑。
孩子的坏脾气背后,很有可能藏着挫败感、无力感、自卑感、孤独感等等各种不良的情绪,愤怒是他内心脆弱的表达。
比如,如果孩子挫败感强烈,害怕挑战,在现实中缺乏自信,就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竞技型的游戏,并创造机会让孩子赢,给他在游戏中体会胜利的感觉,释放和宣泄挫败感,并从中获得力量。
越是真正内心力量感强的孩子,反而越不容易发脾气,所以,增强孩子内心的力量感和自信,是改善孩子“坏脾气”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比如,在利用游戏帮孩子增强内心力量、纾解情绪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游戏成为孩子挫败感的另一个来源。
家长平时多陪孩子呀,多关心一下他们。
当孩子不能有效地将自己遇到的冲突把控时,就难免会出现情绪失控的表现。而情绪失控的背后,很可能是情商力缺失。
研究表明,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四个情商力启蒙的关键期:
2-3岁:克服怯生、情绪认识、规则意识
3-4岁:自信、共情、独立
4-5岁:抗挫、愤怒管理、自控力
5-6岁:冲突解决、亲社会力(分享、合作)
错过任何一段,在孩子未来的成长中,严重时都极有可能会出现某种性格缺陷。
学校是知识教育,家庭是人格教育。但你有没有发现,本来这个时间段需要被着重培养人格的孩子,却被父母本末倒置地安排去上了一些兴趣班,比如:
两岁开始就要识拼音、
三岁就要会写几千个字、
四岁就开始舒筋动骨练舞蹈、
五岁就被送入双语学校接触外语……
也许这样的孩子在起跑线上会有不少优势,但如果忽略孩子背后的人格和性格成长,问题也会随着年龄逐步浮现:
自控力低,需要父母强制安排、胆小羞怯,害怕见到生人、经常情绪化哭闹,乱发脾气、甚至打架,在学校不懂得和同学朋友们愉快相处……
情商,即运用情绪的能力。
高情商的孩子,不是懂得去讨好他人,也不是在人情世故面前混得八面玲珑,一个小大人的模样。
高情商的孩子是更懂得察觉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能理性、正确地解决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烦恼与挫折。
最常见的是,情商不高的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时,他更倾向于动手解决(比如打架、肢体冒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与情绪;
相反,高情商孩子,则更懂得如何用语言去表达自己(比如会跟爸爸妈妈这些亲密关系的人倾诉),他们更懂得用同理心去冷静处理事情。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如何有意识、科学正确地培养孩子的情商,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一生的成长。
当然,身为家长,关于如何开始注重孩子的情商力培养问题,难免会有以下这几种担忧:
担心自己平时习惯了爱说教、讲大道理,孩子听不进去;
担心自己不知道怎么与孩子有效沟通互动,被孩子排斥;
自己平时工作忙,同时又对怎么养育好一个孩子感到困惑与焦虑……
以上这些,都将不再是家长最大的阻碍。
一、别对情绪崩溃中的孩子讲道理
不被理解和接纳的孩子真可怜!
“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这是我们常常用来责备孩子的理由。
但对孩子来说什么是大事,什么又是小事呢?
在炎炎夏日,孩子万般渴望却得不到自己想吃的雪糕,对她来说,这就是一件大事。
如果妈妈能够这样和她的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想吃雪糕,这么热的天吃根雪糕,冰冰凉凉的一定很舒服,可是你现在有点咳嗽,我们改天再买好吗?
在第一时间得到妈妈爱和接纳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妈妈的“拒绝”。
如果接纳没有发生,妈妈讲的所有道理都会被孩子的情绪屏蔽。
因此,对正哭得昏天黑地的孩子讲道理,实在不是一件明智的事儿。
脑科学研究发现:情绪系统先于理智系统发育并成熟。
也就是说人类的“情绪脑”要比“理智脑”优先发育。
当孩子情绪爆发时,他弱小的“理智脑”完全管不住强大的“情绪脑”。
幼儿教育专家李群锋在《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中说:
儿童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
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
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将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强加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感受到的世界和我们的并不一样。
二、不会接纳情绪的父母,常常将孩子逼向崩溃
《少年说》中有位名叫袁璟颐的孩子,鼓起勇气向自己的母亲呐喊:
不要再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了!
孩子拼尽全力只是想告诉妈妈:你看看我的优点吧,看看我的努力吧,我很痛苦啊!
然而面对孩子发心的呐喊,妈妈完美地避开了重点,她给孩子的回应是:我知道你很棒,但是第一、第二、第三……
“我知道”很短很敷衍;
“但是”很长很具体!
孩子长期被压抑的情绪,在即将崩溃的一刻依旧没有被接纳和认同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当我们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暂且不谈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父母能够在第一时间接纳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结果可能会很不一样。
当孩子被负面情绪包裹时,父母所有咄咄逼人的说教,都会成为压在孩子濒临崩溃神经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情绪看不见,但不表示不存在。父母与孩子的“作战”,其实多数时候都是与孩子情绪的较量。
这些情绪,很幼稚却充满力量,父母若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它便会冲垮你的防线;父母若能开渠疏导,它便会成为灌溉亲子关系的养料。
三、永远保持和孩子站在一起的姿态
作为父母,我们有一项挑战就是: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帮助孩子认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发飙时,他也不明白自己正在经历一种怎样的情绪,而家长要有和孩子共情的能力:
我知道你没有考好,你也很生气……
我知道你的朋友离开了,你有点难过……
老师今天的评价并不准确,你很委屈吧……
孩子首先要学会认识到情绪,然后才能正确地表达情绪。
当孩子的情绪无法排解时,父母要充当孩子的“情绪管理师”,陪孩子一起打打球,看场电影,听听孩子喜欢的音乐,和孩子一起找找适合他的宣泄方式。
所有不伤人伤已的宣泄方式都是可行的,在引导和陪伴的过程中,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
当然,在安抚和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也别忘了一个词:温柔的坚持。
这里的温柔,指的是面对孩子的情绪和动机要温柔以待,无条件接纳,但对孩子的冒犯行为本身,必须坚持原则,不能妥协。
为人父母,我们都曾对身边的小天使许下过“永远爱你”的誓言。
永远有多远?
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跨度,更重要的考验是,当你的小天使转身就化为小恶魔时,你还能不能控制好情绪,接纳那个“不可爱”的他?
会发脾气,才是孩子真实的表现。
当他发脾气时,让我们蹲下来,以接纳的姿态,耐心地看看孩子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并告诉他:孩子,在爸妈这里你是可以犯错的,你的委屈是可以流露的,你的感受我们正在尝试体会,你的内心我们能懂,我们始终是站在一起的。
孩子喜欢发脾气,爱哭闹,相信是生活中很多家庭困扰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两三岁的孩子更容易爱发脾气,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很多事以自我为中心,开始进入第一个“叛逆期”,所以情绪很难控制,就会容易发脾气,了解孩子的敏感期特点,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什么原因会让孩子发脾气?找到原因我们才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爱发脾气原因还有两点
1.家长的过渡宠爱。现在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父母要上班没时间,都是老人带的多,很多老一辈对于孩子的照顾还是太过宠爱,很多事都是一手包办了,养成了孩子从小娇惯的性格,要什么给什么,所以当他们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容易闹脾气。
2.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了孩子。都说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育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常看到一些家境比较好的父母教育孩子,大概就是说自家条件优越,不要跟差生,贫困生交朋友,这种教育方式教孩子,就导致了孩子拥有天生的优越感,就会变得傲娇,一点小事就会闹脾气。
那么,孩子发脾气我们该如何解决?
★采取冷处理方式。有些孩子发脾气,就需要人哄,想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这时候千万不要去试图哄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就跟装睡的人是永远叫不醒的道理一样,让孩子在一旁发牢骚,等他情绪宣泄够了,慢慢自己就能消化了,这也是锻炼他们自己的情绪的把控力。
★可以提供一个发泄的玩具。有些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了,就会爱发脾气又哭又闹,这个时候,家长们也不要试图跟孩子讲道理,因为孩子听不进去,说多了,情绪波动会更大,可以给他一个玩具,如布偶,抱枕等,让孩子发泄出来就好啦。
★学会赞美孩子,转移注意力。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采取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女孩子发脾气时,可以适当夸下她们,然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很快就会舒缓情绪,这点女孩子更容易接受的。家长们可以尝试引导一下。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孩子发脾气提出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留言发表不同意见。我是苏小燕,一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大家可以关注我,帮您解决育儿方面的种种问题,关注孩子每个时刻的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丰富,孩子吃、穿、用都不用发愁,本应该开心快乐的成长。可是许多父母反映,孩子却生在福中不知福,经常乱发脾气。
这种现象让许多父母都很头痛,不知怎么办才好。其实孩子发脾气并不与他的物质生活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他的情绪有关。
心理学指出,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它是由认知活动、生理反映和行为表现三种主要成分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激情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具有强烈、短暂及爆发式的特征。它其实就是一种情绪失控状态。
发脾气不仅是情绪表现,也与以下三种情况有直接关系。
一、与儿童的成长规律有关
从发展心理学上看,孩子的成长要经历三个叛逆期:
2-3岁时:此时的孩子,言语与思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逐渐明白与母亲之间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了自己的想法,如若父母限制或包办太多,孩子就会发脾气进行抗衡。
6-7岁时:这时候的孩子已开始上小学,知识面大幅增加,认知能力也了很大的提升,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小大人”,父母多过的掌握就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发脾气。
12-13岁青春期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已把自己完全看成一个大人,他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开始把自己封锁起来,不愿过多与别人交流,甚至觉着父母很无知。此时,如父母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控制他的行为,必须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抗与争吵。
二、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
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三类,以下两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就会让孩子发脾气。
控制型: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凡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不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与解决问题。一旦与孩子叛逆期相遇,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对抗、发脾气。
娇纵型:这种父母一般对孩子太过溺爱,孩子的任何需要,他都会无条件满足。可是一旦出现不能及时满足孩子时,孩子就会情绪失控,发脾气。
三、与所处的环境有关
孩子发脾气有时也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在一个集体中,环境优雅,氛围和谐,他就能很好地待在那里,融入集体之中。
如果环境吵闹,气氛紧张,孩子就可能出理烦燥、发脾气的现象,想要早点离开那里。
如何解决孩子爱发脾气的习惯
当我们了解到孩子发脾气与他的成长发展、认识与心理都着很大的联系时,就能够理解孩子,协助他释放掉坏情绪,慢慢改变发脾气的习惯。
1、允许孩子发脾气,释放掉坏情绪
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映,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制止孩子,而是应该帮助他释放掉不好的情绪。
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让他彻底地哭闹,释放情绪,而不是控制与妥协。
2、帮孩子一起设计“冷静太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协助孩子设定一个“冷静区域”,里面可以摆上孩子最喜欢的物件。
当孩子情绪不好,发脾气时,可以引导孩子到这个区域待一会儿,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这就是《正面管教》中所提到的“积极暂停”。
3、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生活中多关注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里沟通。现代家庭。特别是有二宝的家庭,父母们千万不要因为二宝的到来,而忽略了对大宝的关爱。
其实这个时候大宝的情绪非常敏感,是最需要关心的,父母一定要让他感受到你们对他的爱从没有改变过。
4、父母需要和善而坚定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孩子即不能太控制,也不能太娇纵,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生活惯例表,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力,帮助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多鼓励、少批评。
坚定地执行制定的规则,但态度上要做到和善。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教养下,一定会阳光开朗、充满自信,很少发脾气的。
希望以上的分析与方法能够帮助到你。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对于孩子的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懂心理学的家长,一定是“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引导消极情绪的河流到正确的表达的渠道,从而慢慢减少“怒火冲天”的洪水泛滥。
前些天朋友就跟我说,儿子遇见事情总是用发脾气、争抢、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老师和同学自然总来告状,令她非常头疼——她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有些晚了,儿子直接冲上来,非常生气地打了妈妈好几下。妈妈本来觉得理亏,没有太在意。但老师又紧接着找到了她,说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特别自我中心,总是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龃龉。比如戳戳碰碰其他小朋友想要一起玩,把人惹火了,两人互不相让,还会打一架。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回到家里,孩子情绪刚平复下来,就看到弟弟吃芒果干,冲上去跟弟弟抢了起来,还推搡弟弟。妈妈赶紧上去劝说,让作为哥哥的大儿子先停止争夺,从而分开二人。这时候奶奶过来说儿子:“难怪足球队的小朋友都不喜欢你。”
这时候,妈妈的心里真的十分崩溃。但她忍着心里的焦躁,抱过大儿子说:“我知道你只是想多吃一点,大家并不会不喜欢你。”儿子立刻委屈地哭了起来……
男孩来自火星,女孩来自金星——父母心态要摆正
有一本轰动世界的流行心理学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是约翰·格雷的代表作之一。从生理差异、社会分工上,讲述了男女的种种不同。
金星人(女性)难过或感受压力时,纾解方式是找她信任的人,然后谈论她这天的问题细节。当金星人与他人分享愤怒、沮丧的感觉后,她能马上感到舒服。这就是金星人解决压力的主要方式。
而火星人(男人)承受压力时,会到他心里的洞穴把自己孤立起来,专心解决问题,他常挑选最急迫或最困难的问题,专心一意地战斗(比如打架),直到胜利,而不是去用沟通的方式去战胜外界的危险。
而在婴幼儿时期就很明显——这就解释了男孩为什么好动、好斗又叛逆?
1、睾丸激素对男孩的影响:在《养育男孩》这本书中,史蒂夫提到:睾丸激素会让男孩情绪高昂、不怕失败、敢于竞争,但也会淘气、好动、破坏力强,他们更希望明确的组织秩序,以获得安全感。
因此,有些睾丸激素过高的男孩,常常多动、冲动易怒。应该积极培养他的社交力和领导力,并将过剩的精力引导到积极的方面。
2、从大脑发育水平的时间规律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教授通过国际研究表明:男孩早期大脑语言区的发育水平的确会比女生晚,5岁男孩的大脑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一般而言,甚至一直到小学中低年级,同龄的男孩的心智发育也比女孩慢1岁左右。
3、男孩大脑结构与女孩的差异:男孩左右大脑之间的连接比女孩弱,他们常常用半脑思考考。这种男女大脑结构的差异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改善,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说男孩后劲足。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多给男孩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地表达情感的方式。多陪他们说话、给他们解释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迟早开始给他们阅读。当然,对于女孩,同样适用,且由于女孩的生理、脑发育的相对早熟,更加容易达成。
情绪ABC法则,让孩子告别“冲动的魔鬼”
■ “打、跑、呆”是人在焦虑、恐惧下的本能反映
妈妈不来接我、小朋友拒绝和我一起玩还骂我……对于这些引发孩子焦虑、恐惧的事件,我们的逻辑脑(理性脑)已经被情绪脑(焦虑、愤怒)踢到九霄云外,失去理智的小朋友会采取动物本能去行动:
打(正面作战)
跑(逃跑逃避)
呆(麻木、呆若木鸡)
孩子动不动发脾气,要注意了,这是典型的支配统治型生活风格。
在阿德勒看来,人们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在表演,而每个人则又有着不同的生存模式和社会风格,而这些可能在人3-5岁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所谓支配统治型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这种风格的人喜欢支配和统治别人,通过控制别人得到满足,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一定会有想做和不想做的事,而你为了照顾他的情绪常常会妥协,比如他想吃一个雪糕,你不给买,他就发脾气,他不想吃饭,想吃零食,你不同意,他又发脾气,其实就是以这种令你不愉快的方式来强迫你,胁迫你做出他需要的行为。你实际上就是被他控制了。
这样的生活风格成长后很可能就有控制他人的欲望,威胁他人做出一些自己想要的事情,甚至制造抢劫之类的犯罪事件。
父母最好不要助长孩子这样的风格成形,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最好把他晾在一边,当他觉得发脾气没有用处的时候,也许他就不那么容易去发脾气了。
不知道你说的孩子特别喜欢发脾气是孩子在什么年龄段。
一般孩子在1-6岁都会经历数个敏感期,在敏感期的时间内,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快过语言的发展,所以,当他们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愿望时,会表现出焦急,发脾气!
比如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时候,就会因为玩具可能没有放到他,指平时指定的收纳盒里面而大发脾气,必须要将玩具重新放好来,才能阻止他的行为。
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乱发脾气,而是大人们不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让孩子非常焦虑。
我们有时候觉得微不足道的一些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俯下身子来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
找到原因
面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是我们父母需要做的不外乎就是要找到情绪的根源来解决问题。
从源头解决问题,永远好过以暴制暴的阻止问题的发生!
解决问题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对小婴儿来说,如果突然的发脾气、哭闹,很可能是因为身体的不舒服;对大一点的孩子,发脾气一般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体会感受,共情和同理心
在孩子发脾气的过程中,其实家长需更多的需要去理解和保护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安全感和父母对他的理解,这样可以使他的情绪尽快的得到平复,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手段去制止他。
我自己有实验过,当你用描述的口气说出:妈妈知道你是因为××而感到委屈时,如果刚好你猜对了原因,孩子一般都会及时的停止哭闹。
所以,理解是让孩子停止哭闹的最快速神药!
耐心陪伴
因为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会比较弱一些,尽管你理解了孩子,但是没有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所以孩子还是会在一段时间后又反复哭起来。
这时候,你需要陪伴在他身边,让她得到安全感的满足。
我家宝宝最近长牙,晚上睡觉总是睡不舒服,她晚上会起来哭闹,在自己无法控制情绪的时候,就会说他要喝奶奶,但实际上他并不需要喝奶,而只是想要换一种舒服的姿势来睡觉。
这时候,抱着她,是最好的方法!
父母的怀抱是孩子最好的依靠,让他尽量的平静下来,冷静下来,才能发现他的真实需求。
一起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父母没有办法从观察中找到孩子的真实需求,最好是等孩子冷静之后,引导孩子慢慢的说出自己的需求并一起来实现。
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平等的交流来让孩子体会到这种沟通所带来的愉快,既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又不会让自己难过。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告诉孩子,发脾气是没有对解决问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并且这样的发脾气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伤害,渐渐的孩子会学会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提示误区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用你的情绪去控制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的性格形成出现扭曲。如果从小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好的释放,学不会自己调解情绪的适当方法,在长大之后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要试图用暴力手段来制止孩子发脾气,尽管这样的效果可也可能会立竿见影,但是对孩子内心的伤害和对亲子关系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总结一下: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面对孩子发脾气,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原因。理解孩子的情绪,去安抚和陪伴而不是暴力制止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表达情感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试图用自己的情绪来控制孩子,也不要用暴力制止孩子,这样对孩子心理的伤害远大于“发脾气”
我是小屁孩妈咪,一位二胎妈妈,和大家分享孕产和育儿过程中的真实场景!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哦!
孕育太辛苦,我们需要彼此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