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教学超前作业量大”.四川一母亲让孩子退学回家

春节回乡,表姐正为儿子的幼儿园转学犯愁。为啥转?虽然现在的幼儿园是市级示范园,但“学不着东西”,表姐的焦虑之情与日俱增。几经“搜索”,她把目光瞄准了一个全面引入小学课程的幼儿园。

(原标题:因“教学超前,作业量大”
妈妈让5岁孩子退园回家,资阳这家涉事幼儿园称其不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教育部门:如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将视情况要求整改并处理)

“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管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还是去年出台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都将其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可事实上,这个规定处境尴尬,虽然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但很多家长不买账。

图片 1

家长的道理很朴素:我想让孩子减压,但要看“怎么减”。如果幼儿园时没压力,到了小学就会“当头一棒”,孩子的自信心肯定受打击;反之,如果幼儿园时辛苦些,起码水平“随大流”,孩子到了小学不犯怵,不是一种更主动的“减压”吗?

APP上,有家长称孩子作业完成了,但没弄明白。 成都商报 图

如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幼教小学化”,貌似幼儿园“屡教不改”、家长“不识时务”,其实更像是在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排的孩子“站了起来”,后面的孩子“不得不站起来”。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能止于一纸文件要求所有人“坐下”,而是让“前排孩子”不需要“站起来”。简言之,当小学一板一眼维持应有节奏,将“零起点”教学落到实处时,“幼教小学化”也就失去了市场。

图片 2

再往远处说,幼教小学化其实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体现,前面一块倒下了,后面的就身不由己。从源头上看,选人用人单位的唯名校、唯学历论,逐步传导到大、中、小学,进而传导到了幼儿园。表面看来,幼教小学化的板子应该打在幼儿园身上,其实也不尽然。弄清楚了根子,就需要知道,禁止幼教小学化,不仅需要管住幼儿园、管住小学,更要在育人观、人才观上有所改变。否则,一纸文件,恐怕“徒法不足以自行”。

幼儿园班上的“计分表”。

成都商报10月12日报道,最近几天,四川资阳市雁江区的邓蓉(化名)都在考虑5岁儿子的事。国庆节前夕,因不认可儿子所读幼儿园大班老师的教育理念,认为其存在的幼教小学化倾向会给儿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她让儿子退园回了家。对此,涉事幼儿园园长及所在班老师均称,他们不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幼儿园都是通过故事情节、游戏等融入数字和图形等知识,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近年来,幼教小学化现象备受关注,成都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和不少地方一样,资阳也有部分幼儿园教授汉语拼音、识字等内容,有幼儿家长甚至希望幼儿园能教写字、算术,以让孩子上小学后能更快适应。

今年暑期,教育部再次发文部署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明确要求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等小学课程内容。雁江区教育局也表示,经过几年整治,幼教小学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教育部门正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广大家长如发现幼教小学化问题也可向教育部门反映或举报。

事件:“教学进度太快”,家长让5岁孩子退园

邓蓉一家住在资阳城区,即将5岁的儿子童童(化名)此前就读于一所民办幼儿园,秋季学期进入大班,目前退学在家。邓蓉说,“退学的原因是个人认为儿子所在班级教学超前,作业量大,担心这些会磨灭孩子的天性甚至自信。”

“以前的老师爱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玩游戏,寓教于乐。中班下期,换了一个班主任老师。”邓蓉说,进入大班后,数学涉及递增递减、单双数、数的分解与组合。有时包括手工作业在内,一周作业达到3次。另外,翻看APP上发的教学照片,唱唱跳跳的少了,孩子背着手学习的多了。通过邓蓉提供的APP截图,确有学生家长在APP上晒出作业时留言称“完成,可还是没明白”或者“完成,但没弄明白,从头到尾都在坐飞机”。

邓蓉说,她与老师沟通,老师则称自己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小朋友能完全听懂,只能保证大部分。中秋节前,她还发现班级墙壁贴有一张计分表,班上40个孩子的名字后面以“正”的书写笔画来计分,最多的已开始写第二个“正”字,最少的连一笔也没写。“我沟通的目的不是让老师给我孩子加分。我认为这种计分方式会伤害孩子,甚至导致厌学情绪。”

“萌生退学的念头,还是教学进度太快。”邓蓉说,中秋节后星期二才上学,当天的教学和家庭作业是认识单双数,星期五课堂上学习数的分解,家庭作业是数的分解与组合。而她了解到,公立幼儿园学前班才刚学单双数。“我与老师沟通,孩子学习的知识应该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当,过早过多过快地学习,会磨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坚持说她的进度没有问题。”

为此,邓蓉表示,对激励机制和教学进度的不同看法只是表面的问题,实质则是双方认同的教育理念有冲突,并由此担心压力给孩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邓蓉说,现在儿子见到书就把头偏向另一侧,甚至将书推开,她只能暂时不让儿子接触书本。

在得到家人认可后,9月30日,邓蓉让儿子退园回到家中。这学期,她让儿子在家休整,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舒缓紧张情绪,忘掉小动作,培养阅读习惯和语言能力。下学期再说正常上学的事。

童童此前所在幼儿园大班另一名小孩的母亲也认为,班上的部分教学有些超前,这不利于孩子成长。

园方:

否认小学化,称重故事游戏化教学

10月8日,涉事幼儿园大班的老师说,在幼儿园教授算术、汉字识字、汉语拼音等才算幼教小学化,而她所在的幼儿园并不存在幼教小学化的倾向,他们是“以玩带学”。比如,大班教材中讲授数的分解与组合,都是先讲一个故事,其中有数字,让孩子明白,然后再通过教具操作让孩子知道数是如何分解与组合的,而并不是要孩子运算。

“我们让孩子回家做的,也不能叫作业,作业要写和算。数的分解与组合也需要家长(通过一些故事)引导孩子一起做,达到教学的目的。”该老师说,他们主要布置的是一些亲子手工和粘贴方面的内容,且加上手工每周最多不超过3次。此外,对于邓蓉反映的进度太快问题,这是两堂课,需要平时的生活实践,平时也有一些自习,是一种巩固。对于邓蓉提出的“计分表”不妥,该老师说,她之前确实没想那么周到,她只是为了鼓励孩子。“家长提出来,我也接受了,进行了改正。”

涉事幼儿园园长介绍,幼儿园是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培养孩子,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没问题。“老师在方法和进度上没把握好,这是老师的问题,家长反映后,我也给她提出来了。”

记者调查:确有部分幼儿园在大班时教授拼音、识字等内容

10月8日,成都商报记者在资阳城区走访发现,确有部分幼儿园在大班时教授汉语拼音、识字等内容,幼儿园老师称这是因为有学生家长要求他们多教这些内容,但他们只是让孩子们认识,并未要求孩子们书写。“大班一年下来,(小孩)可以认识几十个字。”一幼儿园老师说。有多位幼儿园老师称,有家长希望他们教写字、加减法等内容,幼儿园以其不利于孩子成长为由拒绝,但有部分家长却表示不理解。

“有些家长希望幼儿园教这些,一些幼儿园不教又不好招生。”资阳城区一幼儿兴趣班的机构负责人也称,从她平时接触的幼儿及家长了解到,有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需求,迎合市场,在中班时就开始教写字,甚至听说有幼儿园开设的学前班让孩子们写周记。

在幼儿园外,记者也随机采访了部分等待接孩子的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是否该教授汉语拼音、识字等内容,家长们也观点不一。有的家长认为这太早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然而,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多教孩子认字和拼音、字母,有的甚至认为幼儿园还应教孩子学写字、学算术,并为孩子能认识多少字、会加减法而自豪。在他们看来,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一些,是为了上小学时能跟得上,适应更快。

教育部门:如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将视情况要求整改并处理

对于涉事幼儿园是否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雁江区教育局教育股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涉事幼儿家长可向教育部门反映,教育部门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才能确认,如存在幼教小学化倾向,教育部门将视情况要求整改并处理。

“资阳虽然还没有幼小衔接班,但幼教小学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一些民营幼儿园或者乡镇上的幼儿园更加明显。”有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幼儿园为追求招生而迎合部分家长需求、部分学生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而希望孩子早学多学等诸多方面。

“任何一个教育改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雁江区教育局教育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文件,雁江也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目前正在制发文件,下一步对督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将要求整改并根据情况处理。“幼儿家长发现幼儿园存在这些问题,也可向教育部门反映或举报,我们查实后都将进行处理。”

专家观点:幼教小学化会导致“三年级现象”,孩子学习兴趣和激情受影响

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质量与政策教学和研究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胥兴春介绍,最近10多年,教育部及各级政府都在通过各种政策、文件规范和反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但这不只是政策的问题,背后更重要的是幼儿园小学化给儿童发展带来的消极或负面的影响。

胥兴春说,超前教育在小学三年级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是“三年级现象”。“孩子一二年级学得非常轻松,而这个阶段主要是孩子学习习惯、方法和兴趣的培养,孩子如果觉得不用好好学就能考99分、100分,慢慢就不太愿意听老师讲课,但仍考得不错,家长也觉得孩子很聪明。但到了三年级,孩子学习可能就跟不上,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都会受到影响,成绩也会下滑。”

胥兴春还说,小学化教育是一种以记忆为主的教育,更多的偏向记忆,而幼儿园更多的是在游戏操作中学习。所以,在幼儿园阶段用小学的强化记忆方式教学,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心智系统甚至同伴关系带来严重的伤害,这就会导致超前教育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后潜力被榨干,没有多少学习激情。

新华微评:幼儿园岂能“拔苗助长”

在幼儿园就要学拼音、珠算、英语……这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不久前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面对这一顽疾,不能头痛医头,而应系统施治。幼儿园里不教小学课程,幼小衔接也要填平“代沟”,小学更应坚持零起点教学。整个教育链条理顺了,才能有效纾解家长焦虑,让幼儿教育回归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