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士,似乎是很奇怪的问题,本来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就应该是博士,可是这么多年看下来,其实我错了,我想博士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种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能力。
读了梁慧星先生的这本《法学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著作,我收获了很多感悟。该书分为学问论文的选题、资料和结构、研究方法、学术见解、文章以及论文的社会责任七个要素。作者分别从这七个要素分别进行阐述。
问:博士和博士后的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博士,似乎是很奇怪的问题,本来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就应该是博士,可是这么多年看下来,其实我错了,我想博士不是一个学位,而是一种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能力。
在引言部分,我认识到,论文的写作不仅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写作方法和科研能力,其中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非常重要,也是本书要教授的内容。
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意见里总要写上几句看似套话的话,”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可能加上很强)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从学术论文的一般理论上来看,学术论文是指在学术报刊上刊载的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体。其可以划分为一般学术论文(包括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和研究型学术论文(不断地论证,在研究过程结束时才获得基本学术见解)。
现在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等都是洋玩意儿,我们国家以前没有。
没有几个同学会认真的看着几句话,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每个同学只会关注自己在意的那部分,其实,这两句话很重要,尤其是第二句。
一、选题部分
先看一下我们国家以前的学位怎么说?
独立科研能力其实是当前博士的主要障碍
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开始,是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的过程,它体现出了写作者科学研究的能力,尤其对于硕士、博士论文来说,选题决定了论文的成功与否。课题的选定要求选题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并且辅以充足的资料,在选定的过程中扬长避短。
以明朝为例,我国的科举制度也要一路考试,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这独立科研要求的有几点
学术性和理论性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通过童试的学子统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
一、独立选题;
本人曾经在本科阶段写论文的时候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学术性,在论文中过多的考虑了该课题的技术性,做了很多介绍性的研究,缺乏对学术本身的探究,读到这里也觉得很有体悟。作者告诉了我,作为法学研究生,在学问论文的选题上应当研究的是一项法律理论、一项法律制度或者一个法律原则、或者一个法律概念。这里作者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也即在什么情况下认为论文的选题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性,那就是补白性、开拓性、提出问题性、超越性和总结性五种选题。
乡试,由各省举办的地方考试,三年一次。乡试通过者是举人,俗称孝廉。乡试榜首成为解元。
二、独立选择技术路线;
实践性和针对性
会试,即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举人才资格参加。会试通过者称为贡士,也称为出贡、明经。会试第一名为会元。
三、独立思考解决方案;
这里是指课题要具有时代价值,但仅针对实用法学,对于理论法学学科不要求实践性和针对性。这里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于我们经济法学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经济法学科作为一门实用法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现代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方向,经济法会经常发生变化,所以我在未来写作经济法学论文时一定要注意实践性和针对性,要么在当下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要么就是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研究价值的。
殿试,贡士才能参加殿试,在会试后当年进行。由皇帝亲自出题考察这些贡士,贡士在殿试中没有落榜一说,只不过是由皇帝重新排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等等。
四、独立完成。
有充足的资料
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也有学历一说,也很完美。秀才—举人—贡士,贡士以上就是状元、榜眼、探花等等。
这四点只怕现有的学生是很难做到的。
这一部分简单易懂,但却至关重要。就是在写论文的时候要备足参考资料、文献等,没有充足的资料难以支撑起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再看一下洋玩意儿,
首先,独立选题,同学们首先会说,选题不是自由的。
扬长避短
本科生(undergraduate student)获得本科学位,也称学士学位(Bachelor
Degree).
错,导师往往只会给一个大的方向,在一个方向上怎么选择课题,其实很有挑战性。
作者在这里将选题划分为理论型选题和制度型选题,理论型要求写作人具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制度型选题则对这一方面要求不高,所以制度型选题的难度要低于理论型选题。另外,外语的掌握也很重要,简单来说就是会什么外语就研究那一个语种的法学,比如英语较好的写作者可以更多研究英美法系的制度,这样是一种扬长避短的表现。再有就是写作人如果对于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专长或者非常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对于这一专业领域进行法律研究,这也是发挥长处的一种表现。
研究生学历分为
有两种同学比较可惜,一种是,看到该课题上做的人很多比较怕,说这么多人都做了,我们还做什么,另一种是,这个课题上没有参考资料,我们怎么做。这两种都是不对的。
在题目的拟定时,要注意的是,不要文体不符,要与文章结构一一对应,二是题目范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作者在这里用很多实例来阐述题目的拟定方式,我获得的经验是做好选择那些有很大弹性的题目,既可以小写,又可以大写,这种题目非常适合硕士阶段论文的写作,甚至在博士阶段仍然可以进行扩充和延展作为博士学位论文使用。最后,在题目方面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暴露出来,一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如外语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专业领域研究能力等等。
硕士研究生(postgraduate student)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
不管有没有资料,多了,有好处,有很多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我们在于找到自己的定位;资料少了,只要问题值得做,那更是好问题,不就是解决问题么,正式锻炼的好季节。
二、学术论文的资料
博士研究生(doctoral student)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Doctor Degree)。
其次,选择技术路线。太多的同学对于科研组合比较感兴趣,因为简单,可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已经不行了。
法学研究主要是文本研究,包括法律文本、司法文本以及法学文本三大类。法学研究,就是对这些文本做研究。而资料是研究的前提条件,学位论文在进行评审和答辩的过程中会针对论文资料的收集来判定学问论文是否通过。
学历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种,而学位分为学士学位(Bachelor
Degree)、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博士学位(Doctor Degree)。
在过去,当科研资料成为门槛的时候,组合已经是一种优势,现在不是,每个经过简单训练的人都知道组合。
资料的数量、真实性和先进性
可以看出研究生学历是最高学历,博士学位(Doctor Degree)是最高学位。
其实,解决问题的本质在于解释问题的本质,我们缺乏的是对问题本身的客观深入的分析。技术路线本来不是难题,可是就成了难题。
在收集资料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资料的数量,只有数量够了,才能避免写作时出现片面性;其次,资料必须保证真实度,如果资料本身不真实,那么基于这些不真实的资料进行的写作必然没有价值;再有就是资料必须要够新,够先进,这也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实践性,如果资料过于陈旧,研究的内容不具有时代性,也会造成缺乏实践价值的问题。最后,一定要注意要收集外文资料,这样才能保证论文内容与世界接轨,在学位委员会那里也才能通过。
怎么还冒出一个博士后。
在思考解决方案的时候,很多人也一样会陷入习惯的误区。大多数博士同学会依赖老师,希望老师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其实这个正式非常好的锻炼。
资料的来源
博士是高层次人才,在国外很多企业、高校、专业实验室花高价钱雇博士干活,项目结束后,完成任务即可出站。人们习惯上把这段时间称为读博士后。
有很多很多的同学不知道自己解决的重要性,寄希望于老师给予解决方案,如果给不出,对老师反而有怨言,错了,如果老师指出了一个好的问题,那就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
在论文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对引用资料的部分注明出处,也即注释。这样的好处是证明论文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再有,这也是对前任的作品的一种尊重。第三,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不注明出处是对著作权的一种侵犯。
我国指在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工作,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
至于能不能解决,那不是老师的问题,试问,如果老师总能解决大的问题,那老师岂不是早就是了不起的人物,事实是,老师总是平凡的人。
三、学位论文的结构
研究生读博士,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独立完成这个也很重要。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全局论证,把握自己的问题,像是一个不会讲笑话的人自己笑了,听得人并不觉得可笑一样。
学位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目录、序言、导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目录和后记几个部分。导论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内容上通常是交代课题及其产生的背景、研究的原因以及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术论文同样应当有结论,这是一个善始善终的过程,应当概括科学研究的结果,以及遗留的仍没有解决的问题。
博士毕业后企业、高校、专业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经历叫博士后。
在做的过程中,很多同学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都很差。
本论是一篇学位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大体上有五种结构:总分、三分、四分、篇章、章节。其中最常见的是总分结构。我的收获是,写作时没必要从头开始按顺序进行写作,这也是我之前在写论文的时候没有认识到的一个问题,作者认为可以先挑选最容易写的某一章或者某一节写作,把这部分主要的内容完成后再写其他的部分。作者的这个方法令我豁然开朗,今后我再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点,先写主要的部分,自己比较有把握的部分,然后再慢慢展开,在这一个基础之上写比较有难度的部分。
博士后(Postdoctoral),不是学位,而是表示博士毕业后的一段工作经历。
当然,都可以用经验去解释,但是,很遗憾,最后往往证明不是经验的问题,是思维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思维的不严谨,对所学知识的不熟练,对所考虑问题的不投入等等原因,使得我们对眼前的现象视而不见。
研究方法是我曾经写论文的时候不太注重的部分。但是在硕士学位论文阶段,研究方法是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首先要进行评价的内容,所以要格外的重视。法学研究的方法常用的是:法解释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法经济学的方法和法社会学的方法。
通俗一点说博士是学位,博士后是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借助于一些科研院所去完成一些科研项目,这个项目完成了叫出站,博士后是工作,他们自己戏称高级打工仔,所以千万不能说读博后,人家会笑话你!要说做博后。
博士真正要做到的就是从零开始。有两个含义:其一,没有学过该专业。
法解释学的方法包括下一的法律解释方法和广义的法律解释方法。学位论文如果属于制度型选题,法解释学的方法是必须采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博士是比硕士高一级的学位,也是学者的最高学历。博士后是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博士工作站独立完成一个或多个研究项目后颁发的证书,它不是学位证件。
大多数博士都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标签,“专业”,什么是专业?
比较研究的方法,是指对不同的法系、不同的国家的法律或者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发现其异同及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的方法。学问论文如果是制度型选题,可以采用比较研究方法。
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博士指的是获得博士学位,而博士后指的是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流动站
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也算是一种岗位吧。
学了什么就该做什么么?
历史研究的方法,即研究历史上的法律和法律制度,也是法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法学史专业的学位论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当然在我们经济法学专业方面,在选用制度型选题时,历史研究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博士和硕士都是研究生学位,有毕业证书,博士后不是学位,是进行博士后研究。
上面说的几个方面跟专业有关系么?没有,我门自己给自己划定了自己的圈子,我们从不敢从自己的专业跨出一步,其实,跨出第一步就是胜利。
法经济学一般来说是比较小众的研究方法,但是对于我们经济法学科的研究生来说却是非常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对于反垄断法、合同法、物权法的学问论文常常采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先后的区别。哈哈
其次;这个事情没有人考虑过。我们都怕风险,总怕思考别人没有碰过的问题,就怕自己出不了成绩。
法社会学的方法,是指运用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社会学研究方法非常有深度,但是由于相较于其他研究方法来说难度过大,所以一般人不愿意使用这种研究方法。对于我们硕士研究生来说,法社会学研究方法仅为一种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博士是学位,博士后不是学位!
其实,如果真正的博士毕业,就应该考虑别人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否则,做科研就跟相扑没有什么分别,凭体重,凭熟知的技巧等。
五、学术见解
博士是最高学位,博士后是工作经历,博士毕业后去一些实验室工作,工作要达到一定成绩才能出站。
在我的朋友中,最好的博士都是能够从事一个完全不懂得行业,并且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行业的顶端。
学术见解,顾名思义,就是作者的思想、主张和观点。学术论文要有独创性,并不是要求论文中的见解是其他人从来没有提出来过的,而是在论文所研究的范围内,要有自己独立的看法,而不是仅仅重复别人的发现。学术见解分为一般学术见解和基本学术见解。一般学术见解是指论文中所涉及的各种不同观点、不同主张、不同学说,作者做出取舍和表态,如果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学说主张,就是创造性学术见解,这能体现出作者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基本学术见解,是一篇学术论文所表达的作者的基本思想,或者说主题思想。
1.博士是学位,而博士后不是学位,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这就是博士的基本要求。我们都要问问我们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博士头衔,或者我们将来准备怎么去跟他人解释我们的博士学位。
表达一般学术见解也是一门学问,本书作者认为可以分为四种方法:采通说、从新说、择善而从、自创新说。在一篇论文中,可以交替采用多种方法,这就取决于作者的科研和思维能力了。在寻找一个学说的根据理由时,应当从该学说的倡导者中寻找,不足和缺点部分从反对者和批判者的著作中寻找,这样才不会有失偏颇。
2.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
在分析各家学说的时候,一定要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不能趋炎附势,一味信奉书本、老师的结论,而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本书作者认为独立判断的判断标准有两类:一是基本原理,二是社会生活经验。
3.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
表达基本见解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敢于坚持真理。我曾经在写作的时候也经常希望能够写出一些标新立异的内容,也确实这么做了,但现在想来,很多可能真的并不是经过研究而产生的创新了;其次,基本见解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再次是基本见解要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相通,并合乎法理。
4.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服务,一般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
六、文章
1.
博士还是属于学生,拿到博士学位,而博士后已经不属于学生范畴,属于工作范畴。
本章作者主要论述了在论文写作的时候,文章本身的好坏的问题。首先讲到的就是文字、文风、文采、文气的问题。文字的要求是准确流畅,符合语法文法。文风即文章的风格,文风的要求一是避免美文、译文和欧化的风格;二是避免口语化;三是要使用法律概念。文采有以下几个点:一是要避免段落过长;二是句式要有变化。文气,是指文章的句子构成彼此不一律,读起来就会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这就是文气。
2.博士工资按照实验室开的学生薪资来,博士后薪资则是正常的工作薪水,同时可能自己也会带学生带项目。
我在本科阶段的学术论文,拿到现在来看,确实没有注意过这些方面,可以说很多内容是随性书写,至多是在文字方面多下功夫。谈不上什么文风、文采以及文气的好坏。平心而论,文风、文采、文气,到我目前为止也很难驾驭,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大量阅读与写作训练中才能不断提高和改善的过程,而且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在论文上多下功夫,自然会获得更好的文章。所以在未来的学习、阅读过程中,我一定要多注意这些方面,希望能有所提高。
3.
博士毕不了业延期,最多8年,博士后毕不了业则是无法出站,可以无限无法出站,但是无法出站的结果是没办法进入公司工作,也就是拿到一些编制等等保障。
七、社会责任
- 博士毕业工作科研类的职级不会太高,属于基础门槛,博士后则会高很多
由于社会学科与自然科学相比,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并不明晰,所以在社会学科的学术研究中,容易受到作者的主观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法学学术研究时,要有科学的精神、正义的追求和独立的学术人格,要有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责任感。学术研究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关乎了后人的发展方向,所以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论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不得轻率和随性。的确,对于一些社会精英、学术人才来说,在阅读他人著述时可能会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一般在看到某一观点时,基本就会接受这一观点,所以说,提出观点的人,也就我们写作学术论文的人,一定要担起做学术的责任,不能轻率的下结论。
博士是有学历认证的,博士期间仍然可以说是学生,还要靠教授指导才能完成课题,名义上并不太独立。博士后是博士毕业后的一种工作形式,虽然工作内容可能跟博士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博士后意味着你是在工作,做的课题也都是要独立自主负责了,博士后一期是两年,然后可以续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