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8〕第54期
北京9月11日电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在“双一流”建设启动一周年之际,国内高校的本科育人模式纷纷进行了创新,取得了新的发展。
手机互动教室、网络互动教室、多视窗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研讨教室…走进四川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江安校区第一教学楼,各个打破了传统教室形态的智慧教室甚是吸引眼球。日前,教育奋进之笔“1+1”走进四川大学,两天的“零距离”采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高校本科教育的全新变化与蓬勃活力。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理顺体制机制、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聚焦本科人才培养,多措并举提升本科教育水平,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相关经验做法予以编发,供参阅。
背书就能考高分?那已经是“尘封记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只有课堂进行了革命,教育才能真正革新。”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如是说。四川大学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率先开展“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学生自主管理的“i创街”等,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一流本科教育实践。
四川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和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优势,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萄京棋牌app,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在今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举办期间,四川大学和兄弟高校一同起草发出了《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号召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智慧教学:“探究式-小班化”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构建课程育人等十大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文化内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打造文科知名专家“名师示范课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优化“川大榜样、大川视界、健康川大、高雅川大、大川生活”五大成才引领计划,实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计划。修订完善《关于“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度推进“全课程、全过程”核心价值观教育。建成江姐纪念馆,编演“江姐颂”舞台剧,设立朱德、巴金、江姐等荣誉班级,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
一直重视本科教育的川大,经过近十年来的改革实践,探索出了自己的路径。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室革命”为抓手,尝试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按25人编班,开设了课程9000多门次,超过课程总数的70%。在教学硬件设施上,学校全面推进了“教室革命”,打造多视窗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组合教室、移动网络互动教室等类型的智慧教室400多间,超过教室总数的80%。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师演示混合现实MR互动教学(韩春/摄)
强化本科教育核心地位。把本科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深化校院两级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改革,突出学院和专业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二级单位本科教学考核办法,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刚性要求,坚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健全教师年度岗位考评机制,修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把本科教学任务和效果作为评聘必备条件。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专项检查,开展专业自评及第三方评估。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课程考核难度,提升学业挑战度。健全考试管理规定,严格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提高毕业论文标准,严把毕业生“出口关”。强化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监测,加强本科教育质量督导队伍建设。
在具体教学中,川大创新性地推出了非标准答案考试,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实行开放式命题,让背书就能考高分成为“尘封记忆”。另外,学校还实施了全过程学业评价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的比重,把期末考试成绩权重降低到不超过50%,平时成绩的分布在6次以上,100%课程都实现了全过程考试,让期末考前突击成为“过眼云烟”。
将MR(混合现实)技术引入教学,将课程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上千名同学7天时间在线比做题,把微观难以想象的院子、分子、轨道等“活生生”搬入课堂。。。这些都是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一群青年教师们的生动教学实践。他们时常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探索竞技教学、混合现实等方式,让学生喜欢上化学公共课这门相对枯燥难学的课程。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选用,升级文化素质选修课,筹建跨学科贯通式“微专业”,提升课程教学含金量。实施“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学习探索计划”,打造支持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智授系统”,升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智课环境”,建设基于学生行为分析的科学化管理“智为平台”。推动课堂教学小班化、面对面、点对点,按25人编班,实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开设课程9000多门次,占课程总数的比例超过70%。投入2亿多元全面推进“教室革命”,打造多视窗互动、灵活多变组合、移动网络互动等智慧教室400多间,占教室总数的比例超过80%。开展全过程学业评价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比重,把期末考试成绩权重降到50%以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实行开放式命题,实现非标准答案考试全覆盖。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每年投入1500万元设立学生“异想天开基金”、“自主研究项目基金”,让学生广泛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异想天开计划”等。投入2亿多元建设学生创意实践平台,打造学生创业“i创街”,鼓励并扶持学生成立交叉创新“智慧梦工厂”、创新实验室、创业公司等,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川大学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智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习惯,学校出台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把“双创”教育改革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川大还建设了学生创意实践平台,打造了学生“i创街”,在这条集聚前沿和活跃思想灵感的街上,既有集资源对接、创业咨询、团队孵化为一体的“青创魔方”,也有学生们参与创办的舞蹈工作坊、飞行器创意设计与体验中心、无人超市等,在这样的创新氛围中,学校鼓励学生把创意落地实践。
川大教师的无人机“点名”视频一度火爆社交网络平台。计算机学院教授魏骁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一起讨论改装无人机来识别人脸、捕捉学生表情。“我上课其实不点名。”魏骁勇向记者介绍,他从2011年开始“基于课堂内关系网的大数据教学分析”研究,分析通过视频采集如何获取课堂内关系网,“无人机点名”正他是课堂教学和科研的一部分。
引导教师爱教乐教善教。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培训首位,加强教师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师德表现作为教职工选聘、考核、晋升、评优的首要标准。制定《教职工师德师风规范》,建立师德监督投诉平台,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坚持严格要求与重奖激励相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把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考察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举办优秀青年人才专题研修班、海归学者国情研习班等,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激发青年人才爱国报国情怀。实行教师“双证”制度,规定教师教学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和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设立老、中、青优秀教师“教学三大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奖励额度分别为100万元和50万元,重奖全身心投入教学一线的本科教师。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表彰会,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探索设置“终生荣誉教授”称号,引导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如何让“让学生们不出国就能留学”?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四川大学特地开展了“国际课程周”,把世界一流大学教授“请进来”,六年来邀请了近800位海外教授为学生开设了近千门次全英语课程。另外,学校还每年资助3000名以上川大学子“走出去”,通过短期访学、到国际组织见习实习、到海外基地实践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我们投入2亿多元全面推进‘教室革命’,打造智慧教室400多间。”李言荣介绍,自2010年起,四川大学率先开展以“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为特征的“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此外,还切实推进全过程学业评价-非标准答案考试,实行开放式命题,加大过程考核比重。背书得高分、考前突击等现象逐渐成为“过眼云烟”。
打造一流本科需配备优秀的师资,四川大学强化师资护航,善于引导教师爱教乐教善教。学校重奖全身心投入到一线教学的老师、重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老师、重奖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优秀典型老师。同时,川大对教师业务要求较高,实行教师“双证”制度,教师上讲台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和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双创升级:让学生创业创新内外于心
只要池子里有几条活跃的‘鲶鱼’,就不会是一潭死水
无人超市、空天飞行器创意设计与体验中心、舞蹈工作坊、匹兹堡学院…四川大学“i创街”内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创新实验室和创业公司,让人目不暇接。李言荣介绍,四川大学投入2亿多元打造学生“i创街”,自项目实施以来,共组建12个交叉创新的“智造梦工厂”,4个新工科创新实验室,入驻34家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创业公司。
一直以来,复旦大学始终坚持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了一系列基于“通识教育-拔尖培养-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红伟告诉记者,学校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进科研团队,每年投入1500万元设立学生“异想天开基金”“自主研究项目基金”,让学生人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异想天开计划”,将“双创”教育改革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将通识教育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培养体系如今已成为复旦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的一道“名片”。在这一培养方案下,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能修读自己心仪的专业课程,还能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本科前两年学生着重开展通识教育和大类基础教育,专注基础融通;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则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人生规划,选择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创新创业等不同的发展路径,实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室机器人研发工作,既丰富了大学生活,也对运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理解。”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大二学生王铭敏在大一即进入智能感知与先进控制创新工坊。该实验室课题组成员来自计算机、制造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院,他们按照自己学科特点,分别设计研发机器人的驱动、传感器和控制模块。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仰望星空、思考人类命运的“领跑者”。早在1998年,在李政道先生支持下,复旦大学等国内四校启动大学生课外科创“?政项目”。2009年,复旦正式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至今已毕业荣誉学生400名,近100%在国内外名校深造。为了激发本科生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最大潜能,复旦大学在优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举措正在全新升级,探索本科“荣誉项目”的建设。
师资护航:重奖优秀一线教学老师
长期以来,复旦大学对于拔尖人才的培养并非采取独立组成学院的集中式“圈养”模式,而是采用开放式的培养办法,将学生分布在相关院系“散养”,始终坚持“高开放度”和“高挑战度”。“荣誉项目”也不例外,以富有挑战性的荣誉课程和高标准的科研实践为核心,其中,荣誉课程将设置更多大学分课程,具有明显高于普通课程的教学深度。复旦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徐雷介绍说,“荣誉学生不是评出来的,而是自己闯出来的。”本科“荣誉项目”要求修读25个学分的高挑战度荣誉课程,以及高挑战度的课外科创项目,最终闯过所有关的学生,才可以授予荣誉证书。
“要实现课堂革命,就必须有全身心投入的高水平教师。”李言荣表示。四川大学设立针对老、中、青优秀教师的“教学三大奖”,包括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50万元等,重奖全身心投入到一线教学的教师、重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教师、重奖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优秀典型教师。每年学校召开的本科教学工作表彰会,已成为川大一个重要节日,使一线教师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据了解,荣誉课程除了在普通课程基础上加大课程深度,同时还增加讨论课,或增开研讨课,课程要求的阅读量、写作量和对问题的探究深度都远远超过普通课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还需要面对同学及老师的质疑与挑战。“只要池子里有几条活跃的‘鲶鱼’,就不会是一潭死水。”复旦大学本科生院本科“荣誉项目”项目主管陈力奋表示,高挑战度的课程既是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的,是培养“未来科学家”的预备课程,也同样能够带活整个校园里的学术氛围,带动学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此外,四川大学对教师上讲台也制定了严格的硬性条件——“双证制度”,教师教授学生必须要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和教学能力培训合格证。“自2012年以来,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的教师超过3万人次,大面积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张红伟向记者介绍。
除了“2+X”培养方案、荣誉课程项目外,复旦大学还推出了创新创业项目、学程项目等方案,皆以“少而精”为原则确定必修课,为学生开辟不同特色的培养渠道。同时,各院系也以交换生、实验室访学、联合培养、异地教学等多种形式,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使学生置身于国际化的环境中,接触前沿。
大力推动院士、“千人”“万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是教育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要求。“我喜欢给本科生上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很多科研灵感是从教授大一新生的课堂上获得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教授石碧正是院士参与一线本科教学的先行者。石碧表示,通过短暂的十六个课时,老师应当让学习认识和了解学科前沿,同时在教授知识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唯有构建完善的本科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抓住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集中优秀教师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才能为提升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