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app虞丽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

教育部简报〔2017〕第66期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对此,上海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国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类课程的不同属性,分类厘定各自功能定位,分类开展重点建设: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攻坚战。另一方面,正在制订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编制课程教学指南,推广试点经验,努力彰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上海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检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试金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过程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同时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改革;专业课程;上海市;素养课程;马克思主义;落实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思政;思政课;课程

立梁架柱,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基于多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学科德育”的成功实践,从2014年开始在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以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工作推进上,按照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启动整体试点校12所、重点试点校12所、一般试点校34所,给予每校3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连续投入4年。在具体课程建设上,除重点推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外,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选修课程、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和专业课程育人改革,已开出“中国系列”选修课程50余门,400余门综合素养课程和近千门专业课程改革相继启动。全市所有高校均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党委书记、校长与教师们集体备课,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各地各高校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打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教育部日前召开“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上海市“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颇具启示意义。

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战

积厚成势,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充满每一间教室,润物无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结合实际扎实推进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工作,成立首届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全体委员现场听课450堂;制定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每年每校投入300万元支持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每年每校投入200万元支持15所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着力打造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任务的“中国系列”选修课程,在选题上既紧扣时代发展又回应学生关切,在方法上融合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和课堂反馈,在师资上集聚高水平团队和每个专题的业内领军人才,复旦大学“治国理政”、上海交通大学“读懂中国”、同济大学“中国道路”、上海政法大学“大国安全”等一批选修课一开即“红”,有媒体报道“思政课抢不到座,这是真的!”突出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让高校教学回归育人本源,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研究制订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价值标准,围绕体制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选聘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研究制订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编制课程教学指南,努力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自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市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 上海市教委

夯基垒台,促进教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从2014年起,每年投入近5亿元专项经费,实施高校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激励全体教授为本科生主讲专业基础课程,并针对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育德实效开展绩效评价,作为确定是否继续支持及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以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为重点,构建市、校两级有机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市级层面负责研制培训方案、开发培训教材,对专业课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各高校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与培训,为“课程思政”全面推广提供核心支撑。

根本目标: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上海将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检验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试金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过程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同时充分挖掘所有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打造“三全育人”的高校思政工作体系。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此,上海市把“课程思政”改革作为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

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攻坚战。一是加强学科支撑。上海专门制订实施了《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同步布点建设15个上海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学院予以持续稳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二是教学方法创新。上海各高校思政课大胆改革创新,积极融合课堂主讲、现场解疑、网上互动、课堂反馈等教学方式,着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寓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三是师资团队建设。上海充分发挥全市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思政教师集体备课。同时,在全市推出十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授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工作室。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体系。基于多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践“学科德育”的基础上,上海抓住契机,于2014年在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促使各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都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整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一是打造“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海各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先后推出了“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这些课程可以说是“开一门、红一门”,有些甚至一座难求。二是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上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目前,上海已实现“三个全覆盖”: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三是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近年来,上海积极促进课内“第一课堂”、课外“第二课堂”、网上“第三课堂”融合,推进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有机衔接,逐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四是拓展开门办思政。在市委高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下,上海着力推进“开门办思政”,积极营造全社会育人氛围。对此,一方面向师生开放更多优质资源,其中包括城市改革开放成果、全市党建研究成果等。另一方面让更多优质资源走进校园,包括请院士、劳模等先进群体进校园,各类专项计划进校园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上海按照“统筹布局、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出台《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现已启动整体试点校12所、重点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每校给予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育人根本任务在所有高校落地生根。

强化制度建设,为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供支撑保障。一是市委高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提供有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定期研究分析、开展专项督查,2017年决策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十大专项行动计划。二是以高校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为抓手,落实育人价值导向。为防止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仍停留在柔性倡导上,自2014年起,上海结合实施市属高校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针对各校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开展绩效评价,据此作为是否继续给予支持及评定支持额度的重要依据,为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提供了重要抓手。三是以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所有任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有效育人的能力。

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简单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今年,在具体课程建设推进上,除重点推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外,上海还着力实现3个全覆盖,即: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每所学校至少选取1门以上课程开展试点;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每所学校至少选取2门以上专业课程开展试点。目前,全市已开出“中国系列”课程30余门、在建20余门,175门综合素养课程和400余门专业课程相继启动试点。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方方面面。对此,上海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的思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市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所有高校党委书记均亲自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推进落实。

在具体课程教学中,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与教师们集体备课,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极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目前,上海高校党政“一把手”上讲台授课,已成为大学校园的新常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改革,高校党委对课堂教学管理有了具体抓手,既抓住了教师这一关键,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又聚焦了学生这一主体,把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落到了实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