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app江苏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教育部简报〔2018〕第5期

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坚持把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夯实均衡发展实践基础,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地区和典型经验,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教育部简报〔2017〕第22期

江苏省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瓶颈突破,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由全面实现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一、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学校面貌呈现新变化

《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抓试点、推改革,强弱项、补短板,一体化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省政府明确加紧修编中小学布局规划的要求,各县教育局会同发改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修编“十三五”中小学布局规划,落实用地保障、经费来源以及配套建设等具体措施。启动建设一批中小学校,教育部门和学校全程参与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把制定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摆在突出位置,逐县逐校全面排查,以县为单位制定消除大班额分年度计划,对班额严重超标的学校责令限期整改并从严限制其招生人数。

学校标准化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将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先后实施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等工程项目,带动各地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改变农村学校面貌。

努力办好乡村教育,扭转“乡村弱”。各地不断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倾斜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努力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河南省出台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后五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安徽省推动以县为单位、由优质学校辐射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模式,全省中小学校宽带和多媒体班级覆盖率均达到99%,有效解决教学点及农村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匮乏难题。北京市持续推进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学发展项目、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重点帮扶郊区学校提升教育质量。浙江省景宁县在改造学校硬件设施的同时,将富有地方特色的“崇孝文化”、“三园文化”、“多彩文化”、“温暖文化”等融入学校发展和育人实践,增强小规模学校的吸引力。

加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省财政继续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支持,重点加强学校场地设施、教育装备建设。全面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加快实现县域内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职称岗位比例大体相当,全省轮岗教师占比达16.6%。从201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奖励交流轮岗成效好的县。深化内涵建设,自2012年以来,在农村学校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60%以上的学校实施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已建设项目490个。建立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测制度,做到常态实施监测、覆盖所有学校、定期公布结果。

(一)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青海2012年启动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截至2014年底累计下达48.03亿元,纳入规划的学校基本达到了省标准化中小学校办学标准。四川编制“全面改薄”实施方案,2014年安排下达中央专项资金19.4亿元,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市县解决大班额问题,改善食堂、教学实验仪器和图书等办学条件。宁夏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推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了438万平方米的校舍新建和加固改造任务,从城市到乡村学校校舍面貌明显改观。

同步建设城镇学校,解题“城镇挤”。各地积极构建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城乡学校布局结构,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要。江苏省南京市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编制配套的教育专项规划和准则,明确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套建设的义务、产权移交、零星开发等一系列问题。贵州省贵阳市出台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相关文件,市教育局直接参加市规划联审联批工作,负责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的审查,具有一票否决权,推动配套学校建设与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山东省制定化解大班额问题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设立临时性的教师周转编制专户,累计投入资金749.59亿元、聘任教师7.7万名,新增中小学学位130万个,大班额班级占比较2015学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吉林省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划定服务学区学校,探索推行“一站式报名”和建立网上报名通道等方式,简化随迁子女入学办理程序,并规定随迁子女在分班就读、奖励评优、入队入团、升学考试等方面享有同城同待遇。

统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多渠道补充教师,把教师自然减员指标用于新增教师,并通过设区市内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安排财政经费按岗位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解决,2017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新增教师1.9万人。多层次培养培训教师,加强对聘任的非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引导师范院校强化实习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在职教师培训,让教师“被培训”变为“想培训”。持续推进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全省每年培养2000名左右乡村教师。多方面调动教师积极性,保证农村学校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同职级城镇教师,考核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倾斜,选树优秀典型广泛宣传,推动全社会理解和尊重教师。

(二)改造农村学校薄弱环节。广西2014年投入资金1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学生用床”配置项目,为全区2065所学校配置新的学生用床13.47万套,储物柜13.47万套,解决“学生用床不足”、“学生用床替代品”等突出问题。河北将3180个村列为“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筹集资金4.5亿元用于改造这些“重点村”学校的面貌,在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设备购置、校园安全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山西繁峙县2013-2014年投入6.9亿元进行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1/3。每年投入1630余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一颗鸡蛋”工程,开展“爱心助学行动”,让每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山东莱芜市莱城区把中小学取暖全覆盖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全市所有农村学校安装了安全环保的空调、碳纤维电热器或采取集体供暖,实现了取暖全覆盖。

统筹配置城乡师资,下活“一盘棋”。各地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不断增强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黑龙江省统一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控制比例,其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按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20%执行,并要求城镇学校招聘的新教师入职后5年内必须到乡村学校任教2年。海南省规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不足的,可在本地区事业编制总量内,从其他系统的预留编制中调剂解决,无法调剂解决的可从每年自然减员的教师中使用1/3的名额通过先进后出方式引进优秀教师。湖南省对乡村教师除落实每月200—500元的乡镇工作补贴外,为所有贫困县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发放300—700元的乡村教师津贴。湖北省组建近200个“启明星团队”,从城镇学校选派500余名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驻点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

积极化解热点难点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行为,科学划定学校施教区,保证施教区生源数量与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有空余学额时采取公开报名和摇号方式确定。严禁公办学校以各类等级考试证书、社会培训证书为依据录取学生,杜绝以各种形式设重点班,2017年全省范围内基本消除公办学校择校择班现象。进一步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从推迟上学时间、控制作业总量、规范课外补习等10个方面细化出30条规定。进一步规范教育培训市场,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严禁在职教师私自到社会培训机构授课,切断公办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关联。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交流培养形成新机制

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攻坚“硬骨头”。各地落实政府职责,积极深化义务教育治理结构改革,推动义务教育提质增效,从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江西省芦溪县建立县直部门和乡镇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明确财政、发改、人事编制、教育等部门和乡镇政府职责,协作制定实施高效、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四川省成都市确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协调”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一体化达成度由2010年的78.1%提高到87.6%。天津市通过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学区化办学、九年一贯制办学、引进高校资源、集团化办学等多项均衡措施,陆续推出近百所“百姓身边的好学校”。内蒙古自治区对不足500人的学校按500人拨付生均公用经费,超过1200人的学校按1200人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既保证小规模学校正常运转,也遏制大校额产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措施和考核评价体系,将义务教育巩固率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主要领导、教育部门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纳入脱贫摘帽标准的核心指标,层层落实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各地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采取“代理妈妈”、“党员一带一”等多种措施,将工作做细做实。

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保投入,足额落实、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并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使乡镇学校的经费投入增幅总体高于城区学校经费投入增幅,省市财政、教育等部门每年第一季度检查落实。保底线,对流动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差别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每年9月动态更新留守儿童信息台账,检查随迁子女就学落实情况。保安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排查,大力发展镇村公交和专用校车服务,严格学校日常管理,普遍开展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保机制,将义务教育列入省政府对市政府考核的重点内容,各市也将建立对县的督查机制,切实保障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校际均衡,校际均衡的关键是师资均衡。各地认真组织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项目,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整体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一)推动轮岗交流。陕西从2014年秋季开学起,全面启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正、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8年,均应进行交流轮岗。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教学点之间的教师、校长交流。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新任教师首先安排到农村校或薄弱校任教。安徽探索对新招聘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一些地方实行“局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办法,打破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促进教师交流。江苏南京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试点工作,确定秦淮、江宁两区为试点地区,主要引导、支持优秀教师由城镇向农村、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编随人转、岗随人动”的教师流动机制。

(二)实行倾斜政策。广东在全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人均津贴标准不低于每月500元,覆盖33万多教师。湖北实行农村教师奖励计划和专项补贴制度,对在农村工作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以及农村骨干教师,每人每月给予600元补贴。甘肃兰州市启动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提高全市教学点教师工资待遇,并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向长期在农村小学、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倾斜。湖南长沙市提出,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人员编制单独核算并适当增加,保证每所完小以上规模学校有1名以上音、体、美和计算机教师。

(三)加强培养培训。云南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面向云南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覆盖各年级各学科。县(市、区)、州(市)、省将逐级开展推荐评选“优课”,计划到2015年6月完成省级“优课”评选工作。对逐级赛课中脱颖而出的“优课”作者,将分别授予县级、州级和省级“优课名师”称号,并在今后职称评审、评优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新疆计划在2018年前投入2.54亿元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完成35岁以下4.23万名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分级转型培训任务。截至2014年底,共有2万多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参加“一年制”或“两年制”培训,大多数成为了双语教学骨干力量。山东青岛市成立30个“名师工作室”和19个“名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由1名主持人、6-8名成员组成。在3年工作周期内,每年为每个工作室核拨专项经费5万元。工作室是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干部、教师合作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较好地发挥了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加强工作统筹谋划,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面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生源流动和分布变化,各地注重加强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范围,加强教学信息资源配备使用,着力破解城镇大班额、随迁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化解城镇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河南出台《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提出要适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变化趋势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需求,编制布局专项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严格实施;新建城镇住宅小区要统筹配建中小学、幼儿园,扩大城镇基础教育资源,解决“入学难”、“入园难”、“大班额”问题。江苏扬州市针对部分新建小区应建未建教育配套设施、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用地被占用等现象,从2014年7月起正式实施市区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不得擅自更改,新建住宅区与配套学校同步交付使用。贵州思南县采取合理规划布局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建校舍、实施就近入学等措施,为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消肿”。2014年秋季,城区小学共设置班级152个,比2013年增加60个,平均班额从68人降至45人左右。初中共设置班级100个,增加25个班级,平均班额从69人降至51人。

(二)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上海将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在区县范围内按照地理位置就近原则,将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统筹协同办学,实现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和设备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计划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努力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北京丰台区采取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按“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机制,发挥示范高中和优质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区域资源共享、学段衔接和集群特色研究工作,促进地区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发展。到2016年底,将建成教育集群16个。吉林长春市启动实施教学联盟体计划,确定
3年投入200万元,建立10个教学联盟体,联盟体内部以创建活动载体为主,开展同课异构、联合备课、教学论坛、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联盟体之间以开展“两研一评”为主,相互研究其他联盟体的成功经验,评比各联盟体发展的整体实效。

(三)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湖南长沙市规定,凡已在长沙城区小学取得学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就地申请入读长沙城区公办初中,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同等享受城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的招生录取政策。并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就学。河南洛阳市统一划定市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接收随迁子女,包含39所初(完)中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37所小学,要求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和有关规定依法办理入学手续,确保随迁子女都有学上。江西南昌市发起“微爱留守”“这个暑假你快乐吗”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及网络视频连线800个,建立留守儿童之家765个、留守儿童家长[微博]学校52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50个。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四川成都市出台《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17年,所有教师均应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测评。到2020年,大多数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对数字化工具及资源进行整合,支持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和成长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均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率先在中西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陕西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农村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应达到90%;到2020年,中小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0M,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宁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全区283个教学点卫星接收播放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基本能够做到每日按时接收卫星数字教育资源,所有教师均能够使用卫星数字教育设备下载、整理和应用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四、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学校治理推出新举措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提出了学校管理工作92条要求,推动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各地在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积极贯彻标准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内涵品质提升,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

(一)加强学校规范管理。重庆通过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和难度等,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合理的时间休息、睡眠、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各种活动。黑龙江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公办中小学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行为,严禁学校以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名义向学生乱收费。海南海口市启动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学规范管理年”活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教师撰写课后反思等形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活动中成效显著的学校,实行奖励;对执行不力、收效甚微的学校启动问责,年度考核和绩效一律不得评优。河北石家庄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专项检查工作,对于学籍管理混乱、班容量超过班额设定等问题严重的学校,将依规追究校长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鼓励学校特色发展。上海推进“新优质学校”创建,这类学校不挑选生源,不集聚资源,不争抢排名,遵照教育规律办学,制定适合的规划,提炼办学新理念,充分激发改革活力,探索形成鲜明的特色。海南发挥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区位优势,建设独具品牌特色的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努力将育人要素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江西坚持“一校一品”,鼓励每所学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形成“体艺双馨”“绿色环保”等一批特色品牌。

(三)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新疆从2014年起对南疆四地州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保安给予经费支持,按照每人每年15750元标准给予补助,每所学校按4名保安计算,所需经费实行自治区本级与地县共同承担,以后各学校不得安排教师昼夜值班,保证教师正常教学。陕西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活动,以消防安全、校车安全为重点,覆盖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等,力争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促进学校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江苏苏州太仓市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财政出资统一为当地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60所学校7万余名学生投保了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保障学生在校就餐安全。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指明了事业发展方向,绘制了改革宏伟蓝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牢固树立改革意识、法治意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勤于落实,着力促公平、调结构、提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均衡化发展,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