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简报〔2017〕第49期
羊城晚报4月5日讯
教育部网站3月1日 华南理工大学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氛,塑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华南理工大学实施文化兴校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打造良好育人环境。经过严格评选,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华南理工大学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开栏语
着力整合文化资源。厘清历史文化脉络,开展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工作,邀请校史专家研究一手文献材料,编辑出版《登高远眺》《笔尖上的情怀》《历史的足迹》《漫游中国大学》和《华园故事》等20余本校园文化系列丛书,宣传校史文化。充分挖掘办学资源,将寻找历史、梳理文脉与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结合起来,制作学校宣传片,推出《毓秀华园》《美哉华园》《四季华园》系列专题片,从校友风采、校园风光等多角度展示办学成就。
让校园文化根基“强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以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举办红色经典音乐会,由师生自导自演大型交响清唱剧《江姐》《先行者孙中山》,把红色基因融入师生血脉。举办“解读校训”展览,拍摄校歌MV,推出“校史回眸”专题网站和电视专题片《甲子华章——华南理工大学60年纪事》,出版《印象华园》《华园故事》等30余本校园文化系列丛书,强化校训校歌校史育人功能。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110余场,吸引近10万人次师生观看,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持续开展“岭南追梦”行动,组织全校351个党支部、870个团支部、661个班集体和2万余名党员团员,到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口帮扶村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广东30所学校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从今天开始,羊城晚报开设《文明校园巡礼》专栏,报道省内10所学校创建文明校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全省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着力建设文化品牌。品牌栏目《建设者》树立可亲可学的师生员工典型,营造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华园聚焦》传递学校办学理念,展示科技文化亮点,展现校园风光和师生风貌。《华园记者眼》深入基层一线,关注校园热点话题,反映学校改革发展成效。《华园桃李》讲述校友们奋斗、求索、感悟的故事,展示华园学子特质。《团队之光》记录学校各团队勤恳求索、苦乐与共的感人故事,激励师生投身学校建设。
让校园文化环境“美起来”。建设美丽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使校园文化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加强校园四季景观规划和标志性人文景观建设,出台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修缮37处历史建筑和人文史迹,并制作校园人文景观图册和360度VR场景等,深入宣传环境文化。制定校园安全管理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食堂、学生公寓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定期举行消防疏散等应急演练,提高校园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通过举办节能低碳、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报告会以及废旧物品回收交换绿植、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等方式,加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广东共有2所高校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华南理工大学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文明校园建设摆在学校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努力打造“文明华工”品牌,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着力丰富文化活动。开展“岭南追梦”行动、创先争优“标杆工程”、学风建设“卓越工程”和学术创新“百步梯攀登计划”等,凝练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累计举办“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200余场、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60余场,坚持每年开展科技文化节、研究生文化节,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活动,征集作品380余篇。推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身边的小故事”活动,征集优秀作品100余篇。
让校园文化品牌“实起来”。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师生在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树立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构建校、院、班三级校园文化活动格局,投入专项经费打造“青马工程英才培育班”、“高举团旗跟党走青年月”、“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月”、“‘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我最喜爱的导师”等品牌活动,近五年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近3900项,参与人数超过22万人次。将实践育人纳入教学计划,健全学生志愿服务评价体系,每年评选“十佳公益团体”、举办公益文化节,近五年有5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各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清明义工”志愿服务连续开展了30年。积极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岛、学生创业体验馆、创新俱乐部等,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学生创新实践,课外科研本科生参与率达60%。
坚持立德树人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着力融合文化媒体。充分发挥新闻网、校报、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传统媒体的优势,做大专题报道,做强深度报道,使校园文化传播更具生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大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度,提高官方微博、微信的点击量和转发率,积极传播正能量。主动与中国新华社、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等校外主流媒体深化融通,提升优秀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让校园文化机制“活起来”。将文明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实施创建文明校园系统工程,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瞄准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目标,着力提升思想道德、领导班子、师德师风、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活动阵地建设水平,打造“文明华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行动,制定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70余份工作方案和配套制度,实行清单管理。实施学风建设“卓越工程”,集聚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在刻苦学习中确立科学精神、锤炼品行情操。实施“兴华人才工程”和“兴华学者人才计划”,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支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创新师德师风管理办法,促进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华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七色的彩虹·榜样的力量”学生工作创先争优“标杆工程”评选活动,五年来,评选“感动华园”大学生年度人物、“十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标兵”“十大卓越团队”和“十佳特色学生社团”,树立身边的标杆,累计有1080个团队和个人报名参选,20万人次参与网络投票。举办“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校友报告会、“名师大讲堂”等各类文化学术讲座680场,听众近16万人次。
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公益服务,推进实践育人。学校共有注册志愿者4万余人,校内公益团体4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2595个,累计服务时数达到159万小时。五年来,组织近4万名学生参加了各类主题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涌现出了8770名“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共选派4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选拔32名学生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开展义务支教工作。组织超过1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服务受益对象超过15万人次。
坚持文化育人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华工坚持文化育人,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
坚 持“校级活动出品牌、院级活动强特色、班级活动重参与”,发挥团学组织作用,形成了“校—院—班”三级校园文化活动格局,打造了“青年月”、“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月”、“‘世纪木棉’学术系列讲座”等品牌。近五年来,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近3900场,参与人数超22万人次。共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双创”教育资源供给,校内所有科研平台向学生开放,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学生创新实践,为“双创”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阳光和土壤”。课外科研本科生参与率达60%,取得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成果。至今已有88人次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篇;近年8人次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坚持环境育人建设美丽平安校园
华工坚持环境育人,加强校园景观规划和建设,维护修缮校园文物建筑,创建平安和节能校园。
制定《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12年至今投入14500万元进行校园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修缮,国内高校中独特的民国时期岭南建筑群得到有效保护。加强环境文化宣传,制作《学校人文景观》图册、《美哉华园》风光片、《手绘华园》和《校园360度VR场景》等。
创建平安校园,获得“全国首届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加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开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系列活动,获“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较早开展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获教育部首批“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