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上海大学发布《2015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

教育部简报〔2016〕第50期

  编前:不懈的奋斗书写着发展的精彩篇章,回望过去7年,在“双一流”建设道路上,华中大人砥砺前行、埋头苦干。6月,学校即将召开第四次党代会。我们特推出专栏,与读者一起回顾华中大人的奋斗足迹。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让我们一起为华中大更美好的明天加油!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通讯员鲍振华)5月
23日,上海大学正式发布《上海大学2015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这也是上海大学自2012年首次发布《上海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之后连续第五年向社会公布本年度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报告》显示,上海大学继续推进落实上海市本科教学激励计划,引导骨干教师回归本科教学,同时探索本科生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的创新举措,注重实践环节作为综改课程创新的主要途径,以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引领课程教学全方位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教学过程管理机制。

华东政法大学把本科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精心设计和有效落实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本科教学教师队伍,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打造一流本科 夯实核心竞争力

上海大学;教学质量;本科教学;课程;教师;年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激励

制度化安排,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成立激励计划工作小组,多部门联合制定11项激励计划配套制度和19项激励方案,从师德建设、青年助教、岗位评定、竞赛资助和创新本科课堂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建立班级导师与坐班导师机制、试点教考分离改革等方面作了系统安排,确保激励计划落实到位。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鼓励学科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承担2门以上本科课程教学任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成为法学本科教学的中坚力量。2015-2016年度,共开设137门次新课程,214名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120名教师担任校内创新项目指导教师,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超过50%。

  为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学校“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办学目标,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在华中大”的品牌更闪亮,2011年以来,学校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李玉
通讯员鲍振华)5月23日,上海大学正式发布《上海大学2015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这也是上海大学自2012年首次发布《上海大学2011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之后连续第五年向社会公布本年度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

开放式辅导,提高教师本科教学能力。将新进任课教师、师资博士后、行政教辅人员全部纳入岗前培训,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技巧、名师教学经验推广等培训模块,有针对性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依托国家级、市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八大类核心课程和八大类通识课程综合育人体系,推广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和案例研讨式、学生参与式、竞赛融合式教学方法。全校13个学院的31个教研室、教学团队在激励计划支持下,围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和课程建设、课程考核等开展专项研究。落实任课教师每周2课时在课外为本科生坐班答疑、辅导学业制度,形成了晨读、晚自习、读书会、案例分析、学术交流、模拟法庭竞赛指导、网上课堂等系列特色辅导方式,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1

《报告》显示,上海大学继续推进落实上海市本科教学激励计划,引导骨干教师回归本科教学,同时探索本科生课程综合改革项目的创新举措,注重实践环节作为综改课程创新的主要途径,以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引领课程教学全方位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教学过程管理机制,扩大课程影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回归教学本原,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

动态性评估,督促教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听课,有关部门和各院系通过听课评课、学生反馈、专家巡视等方式持续抓学风、教风,检查结果作为有关部门和各院系负责人年终考核量化指标,作为教师退出、晋升和激励的主要依据。将每年5月和11月确定为“本科教学质量月”,邀请校外学科带头人和行业专家进校听课、评阅试卷、审阅论文,开展专业评估。定期组织开展校内专项督查,及时掌握本科教学现状,集中解决薄弱环节和教学难点,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动态监督。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据介绍,上海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为目标,2014年主要在推进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继续提升培养过程和就业质量、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人才培养国际化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推进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报告》显示,2015年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正教授为本科生开课的比例达到79.8%,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为本科生开课的正教授人数从2014年的432人,增加到471人,增幅为10%;上海大学成功取得2017年全国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承办权;重点建设“大国方略”、“创新中国”两门通识选修课程,其中“大国方略”获评“上海市群众喜爱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等。此外,上海大学在本科专业申报、课程改革以及综合课程改革方面都有突破,葛红兵教授主讲的《成为作家:文学创作五讲》被教育部授予“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

  2011年至今,学校在不断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计划的基础上,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推进国家级试点学院的改革与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申报并获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报告》认为,2015年,上海大学进一步梳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了以校领导牵头、经验丰富的教学院长和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整合制定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试卷质量标准、成绩评定与管理质量标准及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等质量监控要素,在现有较为完善的监控体系基础上,完善上海大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以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制定了本科专业自主评估实施方案,建立本科专业自主评估制度;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完成了审核评估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011年,“生物医学工程”等9个学科专业,获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3年,“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等学科专业6个,获第三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2年,我校成为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时获得改革试点项目2项,即: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上海大学继去年成为首批参与激励计划正式试点的四家高校之一后,2015年继续试点上海市地方高校本课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为此,上海大学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大学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的指导意见》,规范激励计划校内自查、通报、整改落实工作;针对规范教学行为、联合大作业等特色创新工作,研究制定了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由激励计划工作小组牵头,通过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的实施,出台《2015年度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专项激励经费实施方案》,激励计划经费专款专用,全力支持本科教学工作。

  2016年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4项,分别是:“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2项;“荆楚卓越法律人才”计划项目1项;“荆楚卓越医生”计划项目1项。

《报告》认为,针对上一年度上海大学提出的教师投入本科教学、课外辅导、课内外联动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等问题,经过一年的整改,教师在课程坐班答疑和晚自习辅导、配套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改善。但是,针对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主动性和课内外联动关联通识教育的改革仍需进一步整改,上海大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

  2011年,光电信息学院获批国家级“试点学院”,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设立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2014年,学校在数理化生四个基础学科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计划。为推进科教协同育人计划,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创办“贝时璋菁英班”。
同年,我校获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外专局等6部门批准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据校方介绍,针对存在的问题,上海大学在新的一年里持续整改。首先,以本科教学激励计划为抓手,围绕审核评估迎评工作,加大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优化资源调配,提高教师投入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其次,依托上海大学出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持政策,聚焦国家的创新创业战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再次,以综合改革为抓手,完善以“创新创业人才”标准为导向的过程评价体系,倒逼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最后,立足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

  ——推进新工科建设

  2017年,学校就新工科建设、卓工计划2.0启动、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召开专题研讨会,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知名专家参加,一起讲好“华中大”故事、唱响“华中大”声音。由机械学院院长丁汉院士,光电信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新亮教授,电气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文劲宇教授牵头申报3项新工科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

统筹规划,加强教学基础建设

  ——推进素质教育,加强课程建设

  截止目前,我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9门,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6门,居全国高校前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113门。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学校在2013年制定了《华中科技大学课程责任教授制度实施办法》,决定在本科教学中实施课程责任教授制度。到目前为止,在全校通识教育核心、学科大类基础和专业核心等课程中共评聘了五批194位课程责任教授,所涉及的课程中通识教育基础课程24门,学科大类基础课77门,专业核心93门。

  《工程力学》、《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模式》等4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教育部认定。到目前为止,学校共计立项建设了64门MOOC课程。已立项的课程目前已有17门课程在爱课程网上线开课。此外,我校还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充实素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2017年底,学校出台了《华中科技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项奖励暂行办法》,并对《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14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奖励。

  ——加强教材建设,激励教师教材出版

  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学校成立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设置教材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院系依托党委成立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2017年,学校初步完成涉及意识形态领域教材的审查工作,多次组织和动员相关院系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马工程”教材培训工作。

  以培养国家级规划教材为重点,加强高水平教材建设,2012-2016年我校共出版校级立项教材数目202本,“十二五”规划教材46本。为有效激励教师编写、出版教材,我校于2017年底出台了《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材出版专项奖励暂行办法》,并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62本教材进行奖励。

  ——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布局和运行机制

  我校共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8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目390个,其中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基地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最近,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示的2017年度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生命学院余龙江教授主持的“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综合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认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从顶层设计做好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工作,提出新形势下要传承和发扬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名片”。整合校内、业界、国际优质资源,我校开设《工程导论》《设计思维》《科技创业》等40余门创新创业课程,涵盖名师课程、业界课程、国际课程。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持续推进本科生赴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哈佛大学等海外名校开展双创课程学习。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

  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科研训练和项目实践,每年新增项目1000余个,覆盖学生4000余人次,
2017年,我校获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最佳组织奖”,许晓东教授获评“卓越成就奖”,
刘玉教授获评“最佳导师奖”。以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和教师团队为依托,建立了24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18个示范性学生创新团队。每年组织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100余个种类,参与学生5000人次以上。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设了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文化和资源共享空间一体的校园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实现了创意、创新、创业全链式覆盖,推动大学生创新项目从研究到应用、创新到创业、校内到校外的无缝对接。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我校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一。学校获批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12月发布的“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排名全国第五名。

以评促建,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高质量完成首次本科专业评估

  2014年,我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我校作为正式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第一所大学,扎实平实地推进迎评工作。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双一流”的建设,完善和实施本科教学工作中长期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坚持“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听课/查课制度,强化了学生评教、督导团评教、同行评教、信息员反馈等教学质量过程管理环节,严格质量评估。通过新修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学校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形态方内容,进一步严格课堂教学中政治纪律和教学秩序。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范流程

  为保证课堂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很好地做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教务处制定了一批本科教学规范管理文件,包括修订《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基本规范》,《华中科技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团工作条例》等。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务处修订了《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出台了《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休学创业管理规定》等学籍管理规定。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励教师回归三尺讲台

  ——提升教学培训和咨询服务能力

  依托我校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学校不断加强新进和在岗教师的教学咨询与培训工作,提高日常教学培训和专业咨询服务覆盖度;加强公开课、示范课的遴选和建设,提高优秀教师和优质课堂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要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后5%的教师,必须参加教学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讲台;积极推进“海外教学访学计划”,选送一批中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从事教学访学研修,提高教师国际化教育教学水平。2012年至2017年底,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工作坊173期,讲座38期,沙龙11期,培训我校教师累计4900人次,共2060余人。

  ——以教学竞赛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以名师评选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共有75名校级教学名师,17名“湖北名师”,5名“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9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激励教师回归三尺讲台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站好三尺讲台”,近年来,学校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形成了重视教学、重视讲台的巨大合力。

  2013年,学校设立课程责任教授津贴,鼓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学者计划”入选者和学科带头人等担任课程责任教授或参与课程教学团队。2015年,学校建立了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励制度。2015年以来,学校每年用于本科教学津贴和教学质量奖励的经费预算超过3000万元。2017年,学校增设课堂教学卓越奖和优质奖,对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进行重奖,让站好三尺讲台的教师“名利双收”。

  ——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在2014年我校获高教类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的基础上,2017年根据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及省教育厅的名额,我校推荐28项成果申报省级一等奖、19项成果申报省级二等奖,其中获得省级成果一等奖21项,二等奖13项,拟推荐9项成果申报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奖。

推进本科生海外学习交流计划

  为加强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校制定了《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海外交流资助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本科生国外交流的资助力度。通过网上办事大厅项目,学校搭建了本科生国外交流的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原来分散在全校诸多部门、院系的各种国外交流项目,实现了本科生国外交流的统一管理。根据平台数据统计,2017年度,全校各院系本科生已赴国外交流学习的学生共计1381人,资助金额1694万元,超出2012年交流总人数194人的612%。

加快信息化服务的建设与完善

  ——优化管理服务流程

  2017年,我校全面实现了学籍异动、国外交流、换发毕业证等8项学籍管理业务及校内师生借用教室网上办理和审批。本科生出国成绩自助打印系统实现了学生身份识别、成绩查询、自助缴费、文件打印的成绩办理一站式服务。

  从2017年6月试运行至今,已有1540名学生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成功办理了出国交流或其它学籍异动手续等。有12820人使用了本科生出国成绩自助打印系统,打印成绩单60248张。

  ——优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为适应全面推进按院系招生,实施“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实现个性化发展,2017年,学校进一步推进HUB系统建设计划,初步完成了HUB系统线上流程的打通。学生个人可随时查看专业培养计划、学期课表和学分修读进展情况,申请专业变更与学分认定等办理手续。教务管理人员有望在计算机辅助排课、学生信息自动更新和毕业资格审核等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现代化智慧教室

  学校建设了15间智慧教室。建成后的智慧教室可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过程的互动、教学数据的利用。智慧教室具备常态录播、师生互动答题、教学条件智能控制等功能,更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小班化教学和互动式、研究性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