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和改进包括思政教育在内的大德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麒麟区一中德育工作实践及思考/徐 宏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
教职成厅〔2019〕7号
麒麟区一中德育工作实践及思考
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总称。思想政治是指人的理想、信念、信仰、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在个人身上的印记和表现。立德,就是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包括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德,就是要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引导青少年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徐 宏
新萄京棋牌手机下载 ,
近年来,麒麟区一中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特点。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的学习和思考。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深深体会到,当前要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德育管理网络化,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途径多样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评价多元化。
按照上述建设的思路,我校通过几年的努力,构建了学校德育整体框架,把学生在校内外的一切活动纳入到德育这个大范畴中,创造浓郁的德育实践氛围,使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一)德育目标网络化。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由党政办、政教处、校团委、学生会、综合治理老师、政史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德育会议纳入到课表,做到制度化,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德育工作的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呈“三点一全三结合”态势,即:德育目标点、德育管理点、德育评价点;全面育人;分层结合、量化结合、评价结合的网络化方式,做到纵向线条清楚,分工明确;横向互补,相互协调,从而促使德育工作活力的形成。
(二)德育目标层次化。针对我校德育工作的长处和薄弱环节,我校以德育大纲为依据,把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的培养、习惯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及劳动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德育目标,
并以班为单位指定德育量化员。在此基础上,政教处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质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从高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分年级、分阶段的德育目标,并进行德育量化评分。另外,注重基础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分清难点,强调可操作性,体现了德育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要求,反映了育人的层次性、连续性,加强了针对性。
(三)德育途径多样化。在当今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挖掘学生各方面的创造潜能,变封闭性的教育为全方位开放性的教育,使德育途径呈现多样化:
1、学科德育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德育具有日常德育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应融于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始终。因此,在构建学校德育整体框架的过程中,学校通过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层层发动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学校把教师所整理出来的德育点依据分年级的德育目标,以点连线、以线成面,构成了我校从高一至高三年级各学科的德育层面,这也是我校德育整体框架中最有分量的一部分。在实施过程中。教导处和政教处通过教案检查、问卷调查、量化评分等加强检查德育点的落实,并以此作为评价素质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
2、学生会、团组织是德育活动的主阵地。通过团章学习、推优入团、社会实践、校园广播、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监督员负责制、各类竞赛等,确保德育教育在各个年级的落实。
3、班会、午自习课由班主任负责,学生主持,形成系列,常抓不懈,是我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在我校已形成班会、午自习课教系列:周一升旗仪式、法制安全教育;周二常规教育;周三科技教育;周四时政广播;周五班级例会、健康卫生宣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少学生直接参与班会,午自习课系列教育。由原来的听众转变为演员或节目主持人,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4、社会实践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爱国行为、完善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我校以“五爱”为基本内容,以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为基本形式。利用我区的德育资源,开展“接触点、教育点、服务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少年交警、少年军校、少年警校、新生入学军训等活动形式。拓展德育活动的渠道和实践基地,让学生自身去直接体验,培育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意识、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5、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几年来我校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育人环境。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的相互结合,以产生共鸣。
(四)德育方法科学化。培育方法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方法正确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导致教育上的失败。
几年来,我们以人格感染法、契机应用法、集体凝集法、竞赛激励法为主要方法,开展德育活动。
1、人格感染法:教师以真诚和热情,道德和情感,学识和智慧影响、感染学生。处处给学生做表率,使学生内心对教师产生尊重感、亲切感和信赖感。从而真正把“学会做人”四个字印在学生的心坎上,健全学生完美的人格。
2、契机应用法:契机就是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教育中捕捉到了契机,就等于掌握了教育的“战机”。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以敏锐的意识捕捉到每一个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契机,寻找德育常规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因势利导,开展德育活动。
3、集体凝集法:就是发扬正气,在校园中倡导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文明班、先进班级体、文明宿舍、流动红旗、校园优秀监督班、德育量化优胜班等一系列活动的评选,用集体的力量影响教育每位学生。造就团结友爱、文明守纪、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集体,使每个人都为校园添光加彩。
4、竞赛激励法:为了使德育活动具有吸引力,我校根据青少年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各种竞赛活动,经常开展一些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主题征文、故事演讲会、科技制作设计、创作展评、工艺美术作品展示、集邮作品展览、优秀节目主持人评选等。同时每学年评选一批校、区、市各做各类的竞赛的学生典型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树立学习榜样,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五)德育评价多元化。多元化的德育评价克服了过去对学生的测评只注重文化系素质而忽视德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弊端,有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子女,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正不足之处,争取全面发展,达到德育目标,成为四有新人。
多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目标、德育管理、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评价,努力实践“全面育人”的德育原则。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多次在市区有关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学生各方面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根据以上德育工作经验和实践,面对新的形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历史地落到了我们的肩上。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南,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目标,加大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和力度,完善德育体系,努力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思路,以供参考。
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人、成功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德才兼备”这个中华民族鉴别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宋代的司马光对德与才的关系做了分析,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德”不仅是人才构成的基本内容,而且在人才成长中具有统帅和导向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实现做人的尊严;才能走向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如思想道德败坏,再好的气质和风度也会黯然失色,再多的学识和才华也会误入歧途。因此,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不仅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构成要素,而且是整体素养的核心。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变传统观念,统一新的认识。
改变旧的传统教育观念,首先必须扭转学校工作中的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领导不只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积极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工作,进一步加快课程、教材和考试制度的改革,给教师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有一个宽松客观的环境,这是前提。当然,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在认识上彼此统一,才能步调一致。从德育内涵看,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二是指受教育者特定的素质得以形成和发展。这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不能偏废。如果我们只注重前者,那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造就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如果我们只强调后者,用市场经济强化取代思想道德教育,就违背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内在要求。弱化了青少年学生对理想道德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针对当前对道德理想和道德人格的淡漠,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另一方面,为了使教育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又必须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最佳的途径是双轨齐下,有机结合,合二为一,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和学有所长的学生,使他们成为既有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有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的人才,又具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素质和才能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德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契合点。
立德树人需要整体德育支撑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二、遵循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方法。
人的一生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者只有把握了学生每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才能根据其特点和可接受性原则,实施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教育过程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我们应研究什么时期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最合适,从最基本抓起,逐步提高,掌握适度原则,从而确定学生不同时期的教育重点和内容。要改善教育方法,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强制性灌输、等级性谈话、指令性改正,甚至逐出教室等。这种封闭式的带有封建残余教育色彩的德育方法,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心理学认为,建立融合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建设团结奋进的班集体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原则。这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意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要多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主动性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应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在这方面起指导作用,注重循循善诱,正面疏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教育既要采取一般的教育方法,也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那种认为独生子女都娇生惯养的观点是片面的。比如那些贫困型和矛盾型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矛盾痛苦、孤独自卑,对于他们的德育教育,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情和学校的温暖,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而对于娇纵型、暴富型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骄傲霸气较重,有优越感,有的缺乏自理自立的能力,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则要进行严格要求,予以进行挫折教育和逆境磨练,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面对困难的心理和承受能力等。当然。在正面教育前提下。适当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也是必要的,比如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开展文明竞赛,实行科学量化评分及必要的奖惩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作为辅助教育手段还是行之有效的。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整体构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整体构建学校思政教育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为纬,以小学德育、初中德育、高中德育、大学德育等层次系统为经,进行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上升。从而整体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适应全面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
重要意义
三、充实德育内容,完善德育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德育的内容和体系也应该有所充实和完善。我校结合实际,根据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努力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的内容和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这是学校德育的核心课程。首先必须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个重中之重,同时抓好以集体主义为重要内容的价值观教育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
其二、养成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这是学校德育的基础课程。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迅速成长知识日益丰富,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给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尤为重要。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系列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规范教育等等。
其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和素质的培养,这是学校德育的必修课程。应该看到,目前的新形势下,社会、家庭一些错误的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生的负面效应,因此,拓宽人生价值取向的教育,把学生的追求纳入到社会和国家的整体目标中去,引导他们把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理想。同时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因而增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的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必须作为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平等竞争,艰苦创业的精神;同时又注重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公关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等。
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德育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构建整体德育目标体系要做到: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德育内容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和安排的特定的教育内容。德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由德育目标所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受教育者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所制约;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现实社会的迫切要求出发。构建过程中,力求实现德育内容,循序渐进;科目规范,形成序列;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注意衔接,螺旋上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对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生力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德育渠道。
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对于抵制欧美港台不良文化的影响,弱化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改变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高尚情操的陶冶和聪明才智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第一、建设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上赏心悦目的环境之中,从而得到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第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依靠群众力量建设优良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构建优良的校风校纪,使师生、班级、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融合向上的集体,有利于学生集体主义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第三、创造育人的文化特色。比如开展读书活动、举办法制安全教育、禁毒知识讲座、举行艺术节和运动会,进行诗文、书画、棋类、文艺、体育、摄影、集邮等各类活动或竞赛;组织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等,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技能和特长。
总而言之,昨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此带动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实为教育战线上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
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整体构建德育途径体系就要求:德育途径,对应内容;一项内容,多条途径;有主有辅,协调配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还要把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的岗位职责,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指导思想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的手段。在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德育方法,而构建德育方法体系则要求根据内容,对应途径;多种方法,优选组合;辩证思维,鼓励创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德育管理和评价
任务目标
德育管理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挥和保证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功能。德育管理包括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项内容。就领导体制而言,高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总体目标:通过持续努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德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更加突出。
最近,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小学校党组织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参与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从构建整体德育角度看,加强中小学党的领导势在必行。
具体任务:到2022年,培育遴选百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发挥对区域内学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训万名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培育遴选百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千个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水平。遴选百个德育特色案例,建设万个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推广典型做法、先进经验。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督导检查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保证作用。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校长对班级德育工作和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班主任及教师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品德评价三部分内容。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应该做到三级评价,体系健全;指标体系,科学简明;坚持遵循评价原则,正确掌握评价方法。而加强德育评价的关键就在于把德育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要依据。
二、突出时代主题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围绕
“我和我的祖国”“新时代
新作为”等主题开展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帮助引导学生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和思想精髓,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或社团,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培训与研究。
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持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英雄模范教育,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素养,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道德素养。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培育。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学校教学全过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安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培育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情感。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等精神品格。
三、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关键课程作用
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课
中等职业学校应按照规定开足开齐开好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并按照规定选用国家统编教材。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开设学习专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在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情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效果的重要标准。加强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
各地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教师配备需求。各学校要配齐配足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大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配备力度。支持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修、实践锻炼等,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修养、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按照教师比例核定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把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加大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宣传力度,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思想政治课学科带头人要在集体备课中发挥带头作用。教学创新团队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和鼓励教师采用体验式、讨论式、探究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运用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活动方式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推广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建立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健全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
四、强化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
创新开展文明风采等活动
紧扣新时代主旋律,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活动育人。利用开学及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深入开展“文明风采”活动,广泛举办校园技能文化节、劳动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做到“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活动、人人有参与”。
推动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共同评价。鼓励从产教融合型企业和校企合作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模范担任德育兼职导师。
建好用好网络德育阵地
拓展网络德育阵地,强化网络育人载体,提升学校应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以及“两微一端”新媒体手段,推动建设数字化德育平台,拓宽网络德育空间,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开发一批贴近学生实际、传播力感染力强的优质网络德育资源,探索构建区域职业学校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强化网络舆论引导管控。利用网络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自律,文明上网。及时发现和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强化学校文化育人功能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凝炼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完善校园文化设备设施。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业文化进教育、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文化系统。
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深入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开展以热爱祖国、勤学苦练、尊重劳动、尊师孝亲、遵纪守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向善向美、自尊自信、身心健康。增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加强视力保护、开展垃圾分类,培育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安全规范等的养成,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五、加强组织保障
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政府、社会共同育人。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完善“三全育人”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德育工作。学校主动联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及社会团体等,建立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选优配强德育工作队伍
各地各校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优化结构,选优配强,注重德育工作管理人员、班主任的选聘和培养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育工作队伍。推动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广泛开展班主任业务能力提升活动,大力提升班主任的业务素养和育人能力。
加大工作保障力度
各地各校要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配备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配齐相应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等,不断改善德育工作条件。强化德育研究,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德育科研队伍,把德育研究项目列入科研规划,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德育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创新德育工作评价方式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督导内容,倡导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第三方评价以及教师、家长、企业参与的多主体评价机制。各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等的考核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鼓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效监测。探索建立适合中职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将思想道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六、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定期对学校党组织履行德育工作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督导督查。
学校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纳入党建述职评议。书记、校长作为德育工作、思想政治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带头推动思想政治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至少为学生上一次思想政治课或形势政策课。要明确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其他班子成员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德育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德育或思想政治课建设专题研究会议。要充分依靠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并同所在地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建立固定联系,协同推进加强学校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提升学校德育质量。
教育部办公厅
2019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