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为主线,部署了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陕西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承担了55项任务和16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7.08亿元,瞄准“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战略,多措并举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记者近日从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自治区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状及举措”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5年末全面启动以来,全区40余万本专科在校大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
建设一流学院 提升教育能力
工匠精神是采访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桂贞时谈到最多的一个词。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张亚民介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面,全区绝大部分高校已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全区所有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时还将网络信息化课程和慕课向学生开放。
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
从规模扩展到内涵发展,过去的20年,中国高职教育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发展之路,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到2015年启动的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见证了这段辉煌。
在高校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学生技能训练方面,目前,全区已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1个,5所本科院校成立了创业学院,本科院校已建成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47个,高职高专院校已建成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958个。去年以来,自治区共举办两届互联网+大学生新创业大赛和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
一流学院以“引领性、创新性、国际化”为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国际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深入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技术创新、区域文化建设培养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示范引领全国高职院校改革发展。
作为有着64年办学历史的高职名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院校。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为河南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了一批战斗在各个行业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深深地融入到这所学校的文化中,融入到师生的行动中。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大创计划”方面,全区有3所高校开展了校校合作,已形成合作规模的合作项目39个,有14
所高校开展了校地合作,已形成规模的合作项目有17个。校企合作项目已形成规模的共72项。2016年自治区投入专项经费,支持高校实施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0项,国家级“大创计划”51项。
一流专业以“开放性、服务性、特色化”为目标,凝练专业特色,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
职业教育应从比较关注规模和速度的发展转化为更加注重质量和公平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分层次、多元化职业教育大步迈进。李桂贞对于高职院校新时代面临的使命有着清晰的认识。
发布会还从6个方面,介绍了自治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举措。具体包括,各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开门办学,推进协同育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未来3年,陕西将建成3所、培育3所全国一流高职学院,建成50个全国一流高职专业;重点建设全国优质专科高职院校10所、骨干专业150个;建成国家级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4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80个;建设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10个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
她说,培养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我们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具备这种精神。
改革体制机制 营造发展生态
用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
陕西高职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将立足以下四个方面营造高职发展良好生态。
在2018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
李桂贞院长寄语中特别强调了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而这个极致就是学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希望每一位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都能够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带到实践中,成为他们走向大国工匠的精神支柱。
加快推进高校“一章八制”建设。构建以大学章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理事会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财经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坚持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新萄京棋牌app,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加快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到2018年,全面建成人才成长“立交桥”。
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路上,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加强内涵建设的时代背景,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学校以创新融合、质量立校、铸就匠才为指导精神,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
将爱业、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等五业精神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四种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这个目标,学校近年来持续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等三项工程,确保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满足新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
推动校企、校地深度融合。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专业预警定期发布制度。引导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为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周到优质服务。
近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三项工程成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在调整5000个编制补充教师岗位的同时,全面实施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扩大高校人事自主权。支持高校在核定岗位范围内自主聘用教师,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高职院校能工巧匠特聘计划”,吸引能工巧匠进校园、进课堂;实施“教学名师引领计划”,健全名师“培养—选拔—应用”工作机制,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李桂贞院长介绍说。
推进创新创业 校企协同育人
首先是人文素养培育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可以说,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如果人文素养不高,学生们就不可能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创新动力。学校通过打造三个课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人文审美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构筑第一课堂主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思政课堂,让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了思想引导、素养养成的内容。积极构建第二课堂主战场,通过竞赛活动、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加强学生业余时间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打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第三课堂。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建立“高校创新+孵化器+人才培养”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其次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刻都不能放松。多年来,学校深入推进这项工程,把它当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学校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确保工程的实施和进展。同时,学校深入融合地方经济发展,做到真正面向市场设专业;加强课程建设,提升现代信息化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教育;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的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另外,学校还在教育教学提升工程中以质量诊断为依据,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引进第三方评价,不断完善反馈机制,构建监控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上,我校被评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在教育部开展的2018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评选中,我校申报的《中国戏曲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项目,被确定为2018年度职业教育专业备选资源库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支持8所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共建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50个,创新创业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的协同育人机制。
再次是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学校积极探索一体多元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普及教育+意向教育+精英教育分层次培养模式。构建1+2+N实践平台,在一个校政企共建的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院创客空间和大数据双创基地的基础上,建设N个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积极举办大讲堂、论坛活动、创业大赛等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创业氛围。在教育部办公厅刚刚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中,我校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高专院校。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会同省科技部门,支持高职院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认定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示范性大学生众创空间50个,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50个,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00个,举办“陕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30期,办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三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受欢迎度。可以很自豪地说,未到毕业季,我们学校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就被抢光了。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综合保障水平。推动高职院校配足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培育优秀导师500名。打造创新创业新型智库,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完善绩效拨款机制。
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落实诊改工作 激发发展动力
近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订单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更是强化与国外高校、企业的合作。
对全省37所高职“一校一策”进行巡视诊断,摸清家底,出台深化高教综合改革的系列措施。
李桂贞告诉记者,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学校确定发展方向的出发点。
在省级巡视诊断基础上,落实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成立省级诊改工作专家委员会,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到2018年底,分三批完成全省高职院校自我诊改、抽样复核工作。
基于这个出发点和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向优质职业教育靠拢,积极展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创建工作,从硬件条件的提升转变为内涵质量的强化。二是要向多层次职业教育努力,实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要向多样化职业教育迈进,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努力拓宽国际合作办学空间,提高国际开放合作质量,全方位提升学院职业教育质量。
引导高职院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企业“走出去”等国家战略,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产业已经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开放精神、国际视野,要求高职院校形成开放、融合、创新的文化。
根据专家组系列建议,指导各高职院校着力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及课程结构、推广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推进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等方面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拓宽办学开放度,一方面积极整合国内优质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继续加强和一些大企业共同携手培养学生。这是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事。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及时推广,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着力培养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高效助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鼓励高职院校主动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质量评价,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拓宽国际合作空间。学校已经与美国夏威夷大学KCC学院、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微软、西门子等11个国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国际合作关系,输送50多名优秀教师和27名优秀学生到国外研修和就业,培养了一批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制造人才。
鼓励高职院校不断引进国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大力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可以说,拓宽办学开放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的办学方向之一。
推动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新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持续提升质量年度报告的可读性与可信度。
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都要更具开放性。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上看,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五业精神四种能力,还要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服务社会能力是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能否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能否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能否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能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否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等。
在专业建设上,我们学校强调校企融合。学校根据专业类型、生源基础、培养目标等,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实现校企对接,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继续深化学院订单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学院与300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深度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达到100%。如移动通信和电子技术专业对接大唐电信集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与通用、福特和北汽等结成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邀请企业参与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构建与产业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近三年,校企联合编写教材40多门反映新技术产教融合的教材,被国内兄弟院校广泛选用,并同时作为企业培训教程使用。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均已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有数百名学生参与教改试点工作。
在谈到学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学校打造特色专业提供怎样的契机时,李桂贞院长如数家珍。
2017年,学校有7个专业获批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这7个专业均是学校长期以来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同年,以7个特色专业群建设为主的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学校以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为契机,提出了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发展战略:
一群指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打造一个以骨干专业为核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契合度高的专业群,引导二级学院主动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一院指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成立专业与课程建设发展研究院,加强其在专业建设、师资团队建设以及教科研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专业群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与发展。
一平台指各专业群根据专业需要,搭建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可以说,实施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发展战略,为特色专业群建设明确了方向、畅通了机制、搭建了平台,必将助力我院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工作。
铸就匠才,从打造一流师资开始
李桂贞说: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离不开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学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不拘形式广揽人才。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学校教师的总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以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院校建设为契机,完善双导师制,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765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近200余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0%。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4名,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近15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还从行业企业聘请了200多名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作校内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教师参加河南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网络培训示范班,邀请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托马斯胡格先生对教师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机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推先评优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学院奖励办法,修订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体现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河职工匠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奉献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