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和支持广大教师以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中国教育报刊社开展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家谈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将陆续在本报评论版刊出,以飨读者。
教育的关键是什么?有人说是制度,有人说是经费,有人说是技术,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能从不同角度看出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答案。我则一直坚持,教育的关键在人。真正决定教育品质的,永远取决于讲台上的那个人。其他一切,无论制度、经费、技术等等还是其他,真正的目标都应该是创造条件,更好地为人服务,为教师服务。一位好老师,必然会创造出美好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好老师没有统一的范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对全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更为师范院校指明了培养目标和努力方向。
微党课进行时
什么是好老师?可能每个人心中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去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过当下好老师之“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一个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方向和发展状况,教师的信念、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阳光。师范院校必须把培养“四有”好老师作为自己的固有职责,把培养“四有”好老师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主动担当起培养“四有”好老师的使命和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前些天,当我参加中国教育报刊社首届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和“宝钢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推选时,非常高兴地看到,候选人已经从过去相对单一的带病工作、不顾家人等“苦难型”老师,转变为在具有大爱精神的同时,能够有智慧、有办法,专业上有建树的“智慧爱”型。应该说,重视表彰智慧型老师的这个转变,完全符合党和人民标准,完全符合时代的需要。
一、时代呼唤“四有”好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微党课的题目是《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这也是我关注已久的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呼唤“四有”好老师。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高质量的教育是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四有”好老师是高质量教育的保证。
从古到今,人们给予了老师数不清的赞美。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铺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教师是孺子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十几年来,在新教育的践行之中,我和新教育同仁不断追问探索着,在网络上和学校中,我也不断遇到一线教师为这问题苦恼。我认为,要想成为好老师,必须具有理想信念,必须具有专业技能,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其中,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不竭动力,专业技能是好老师的实践途径,而仁爱之心与道德情操,其实是一个问题从微观与宏观的不同解读,是好老师的幸福源泉。
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趋势呼唤“四有”好老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之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并通过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全民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需要找到自己做老师的理由
经济发展新常态呼唤“四有”好老师。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势必影响教育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步入转型期,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开始关注个人需求,更加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教育所呈现的新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教师教育的变化。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造就“四有”好老师,是大势所趋。
然而,如何成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呢?
理由,当它足够深刻地烙印在自己心上时,就是理想信念,会像灯塔一般指引方向,又像铁锚一般让人在纷繁复杂中能够笃定。教师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这些听上去最简单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所在。
二、“四有”好老师凸显素质要求
2014年,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习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总书记提出了好教师的“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需要有这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就像每一种职业一样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有着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职业的优点而来,比如为了能够有寒暑假、收入有保障而来,我们就把目标简单定位在了衣食无忧上,谈不上错误,只是,取法其上得乎其中,给自己进行这样的定位,就会失去这份职业的价值感与意义感,最终必然导致放松自我追求。
“四有”好老师突出了教师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教育是有意识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做人的工作,特别需要教育者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拥有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拥有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拥有追求完美人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可以说,理想信念是好教师的人格基石。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不仅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会为年轻一代点燃梦想。
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但是也要注意,一味强调教师的奉献,强调以苦为乐的牺牲,也会动摇这一职业的现实根基。不仅会让更多人才止步于教育之外,也很难让教师产生普遍的自我认同。
“四有”好老师突出了教师道德情操的示范价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估量,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自身也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成为学生的认识和仿效的对象。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思想、道德、学术、言行,甚至衣着、仪表等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作为教师,一旦把道德规范内化成个人信条之后,就会成为社会期望和自我行为的统一体,进而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焕发出对教育事业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
为什么做教师?我想,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的理由。比如,为了幸福。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教师当然也不例外。
“四有”好老师突出了教师自我教育的发展价值。“育己”和“自我教育”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的灵魂充实和精神生长。只有当教师的教育与研究交融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与反思有机结合,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为时,教师的教学才具有了教育哲学的意义,教师的行为也才有了更富理性的内涵。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作为教师,注定了我们不能成为经济上的大富翁,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作为教师,我们在一份基础的物质保障之上,可以因为自己的成长而直接使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而收获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这种幸福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满足。
三、师范院校培育“四有”好老师的关键
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一个厌恶教育的人,肯定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一个能够从工作中发现幸福的老师,肯定会更乐于投身教育之中。天长日久,积攒的幸福就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激发自己创造更多幸福。
教师成长,需要有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人们对教育的一种美好想象或希望,与教育目标相联系,并具备实现的可能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因而,教师的理想必定与国家的理想相联。现阶段而言,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理想,教师的理想就是做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教育信念是教师对于某种教育思想的坚信不疑的看法和态度,作为一种思想和精神的力量,其会给教师的行为以深远影响。当今时代,教师的信念应该建立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一认识基础之上,并与三个目标指向密不可分: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为了学生的多彩未来,未来教师的幸福人生。教师崇高的理想信念会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会促使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会推动师生经验的积极分享,从而使教育过程呈现出一种双向的交流、动态的建构、生长的愉悦、发展的快乐,教育从而成为了师生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这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教师成长,离不开道德情操。教师道德情操是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是教师履行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教师道德情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能使教师充分实现其教育潜能的基本素质,是教师在履行责任和义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人格力量,是教师在体验为师之道基础上形成的内在的、运用自如的教育行为准则。其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自我等四个层面上的规范要求。教师道德情操的自我培育要求教师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规约,做一个有良好道德情操的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6条规定,对教师的知识素质和道德修养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必须把道德情操作为基础,这是好老师的核心品质。
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教育工作,以校为家,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之所以不说专业知识,而说专业技能,是因为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仅仅掌握知识,还远远不够。
教师成长,关键在扎实学识。教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有扎实学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所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而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要求,更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扎实的学识主要表现在知识、能力、态度、方法等4个方面。教师的知识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情境实践知识。教师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育研究能力。教师的态度既涉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涉及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教师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必须把扎实学识作为重要内容,这是好老师的必备素质。
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一方面,信息化下的知识很容易获取,教师垄断了知识,受教育者必须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更何况如今已经进入了后喻时代,在各种高科技的传播下,学生掌握某些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师还快,这种文化反哺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特征之一。所以,教师应该拥有的专业技能是复活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学生授之以鱼的过程中实现授之以渔的目标。
教师成长,不可缺少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仁爱之心是教师职业的伦理要求,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仁爱突出表现在教师的爱教、爱生、爱学。对于教师来说,仁爱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对己对人对事对物的接纳和包容。仁爱也是一种个性的成熟,是不断追求灵魂丰盈和精神充实的进取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的,这种信赖是尊重、理解和关怀。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名学生,促成学生的成长进步;以仁爱之心开启每一名学生的心灵之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师范院校培养教师,必须把仁爱之心作为职业底色,这是好老师的突出要求。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 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全球化时代下,思想的多元化、生活的多面性,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所遭遇、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如果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不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不能掌握相应的方法技巧去处理,很可能会出现教师越卖力、教得越吃力的状况。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酿造师生之间的矛盾,最后让师生双方都深受伤害。
(作者: 王枬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因此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
因此,好老师立足于教室时,一方面要有担当,关上教室的大门,我的教室我做主;一方面要永远敞开心门,乐于阅读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乐于分享自我的成长所获,在不断践行中不断总结提升,让一线经验完善丰富为教育智慧,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逐渐成长为专家。
原文报道链接: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7-06/20/content_1402773.htm
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需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如果说专业技能是教师的智商,那么仁爱之心则是教师的情商。仁者爱人。孔子曾经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仁的主要内容。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
正是因为爱教育、爱学生,我们很多老师才有了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的力量,才有了在学生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才有了敢于攻克新知新学的锐气。老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对教师自身而言,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一颗仁爱之心会保证老师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
好老师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在教育改革发展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衷心祝愿每个教师都能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学生喜欢和敬佩的好老师。
对学生而言,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一个时刻,仁爱之心是生命对生命的灌溉,精神对精神的濡染。
谢谢大家!
同时,每个人周遭的小环境,会对每个人的世界有着深刻影响。当一位老师拥有仁爱之心,生命就会如同一轮太阳、一弯明月,遇到难题就会向内求索答案而不是向外推卸责任,就必然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就会在天长日久中形成正向的循环。
我相信,没有人不愿意成为美好的人。所有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都会希望自己成为一位好老师。只是,教师是一个蕴神圣于平凡之中的工作。三尺讲台,无数杂务琐事,匆匆忙忙中很容易度过一天又一天,匆匆忙忙中也很容易顾此失彼,荒废了年华。
这样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处于同样的环境下,状态是否积极将导致结局的不同。哪怕是处于不利的环境下,也只有对人之爱才能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潜力,才会出现把不利化为有利的可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努力,这样的生命又怎么会不奏出一曲宏大的交响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美丽之处。而教师的职业格外富于魅力。因为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行业,它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一段生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更不仅是一种职业,教师通过激发学生潜能而激发自我潜能,通过陪伴学生成长而自身不断成长,通过带给学生幸福而收获更多幸福,通过成就学生,而绽放自我生命的光芒。
当我们认真对待生活,就能够从日常中发现美,我们倾情注入教育,就能够以工作创造美。有人说,现在不是英雄的时代。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时代。好老师,就是生命的英雄。因为一位好老师,必然是一个能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不断成长的人,老师挑战自我的成功,就意味着学生的生命将从老师的成长中受益。当老师成为生命的英雄,生活和工作都与成长相伴、与美好相融,这样的英雄,也必将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