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但高等教育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如相当部分高校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设置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东西部不均衡等。为此建议:
11月5日—6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调研会在我校举行,全国十余所地方高校的校领导齐聚我校,共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之路。
准确把握高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回答好“办什么样大学”的问题。要彻底打破单一指标导向办学的无形指挥棒,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都能办出优势,办出特色,追求一流。特别是地方高校,绝不应脱离实际求全求大,要坚持国家和地方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办学定位。
专题调研会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分会主办,我校承办。高教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黄百炼主持专题调研会,校党委书记成长春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山大学原校长、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达人,高教管理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建平和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德文,副理事长及常务理事代表、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和潍坊学院院长冯滨鲁分别作主题发言。
扩大办学自主权,回答好“怎样办大学”的问题。特色和一流是放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政府要放权,放开就是支持。要加大改革力度,划清高校权力边界,厘清权力负面清单,推进包括人、财、物、事等在内的责权利配套改革。加大生均经费,用活财政专项拨款,真正给高校松绑赋权,激发办学动力和活力。
成长春代表学校党政欢迎与会嘉宾的到来,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回顾了地方高校初次转型时的围城之困,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成长春指出,高水平大学建设、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高校分类建设以及深化综合改革与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决定了地方高校再次转型需要由被动转型向主动转型转变、外延转型向内涵转型转变、一般转型向特色转型转变。地方高校的再次转型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特点、区域特色的转型发展新模式。成长春从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科研能力、办学特色四个方面介绍了我校转型发展的升级版,即顶层设计、办有远见卓识的大学;以人为本,办有创新精神的大学;产教融合,办有责任担当的大学;铸造品牌,文化品位的大学。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维度的人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比如,围绕思想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就业创业,打造符合国家地方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契合度等等。
黄达人作题为《以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一条路,也是一个方向,同时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地实践探索。应用型转型的本质是需求导向,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以及学生需求导向。黄达人强调,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关键在于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围绕和贯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来明确办学定位、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应用研究、提升师资水平等基本问题。具体表现在办学定位方面,要立足需求,办出特色;在专业设置方面,重视非学历教育的反哺作用;在学科建设方面,重视产学研综合平台建设;在教育改革方面,要重视科研对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作用。
加大对中西部高校支持,回答好“中西部高校如何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问题。要深化落实《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特别是对引才育才、留才用才、项目支持、评价体系等的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卸下穷省办高等教育是负担的包袱。
刘建平作题为《高校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大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他强调,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用型大学肩负创新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技术优势,在进行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并进一步创新技术转移的机制和渠道,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推进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刘建平还就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建议。
陈德文在报告中指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即布局不合理,专业结构不合理。陈德文强调,地方高校转型需要两方面着手。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要能够自主办学,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从国情、地情出发,把资金投入落到实处,用在点子上,做到有力度地支持;二是高校自身要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转型可能面临的问题,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在专业学位教育上,要大展拳脚,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服务,切实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同时进行专业学科改造,完成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同时对教师的适应性及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王旭东在题为《地方本科高校的科学定位与分类转型》的报告中,分析了我国10年教育结构变化,他参考《国际教育分类法》,结合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各自不同的情况,指出地方本科高校需要重新定位并根据定位分类转型。部分地方高校应坚持“专业教育”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部分地方高校须明确“职业教育”定位,培养高水平职业技能型人才。王旭东最后强调,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科学定位、分类转型,这样才符合教育规律,才能更好地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冯滨鲁在题为《深化综合改革促进转型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呼唤综合改革,地方院校综合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度,要坚持问题导向,面上要稳妥、点上要积极。冯滨鲁强调,地方院校转型成功的标志是办好具有特色满足需求的本科教育,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增强针对性,同时,作为应用型的地方院校要有本类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适时明确质量标准构成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转型。
会议为期两天,
与会专家围绕各自高校转型发展中的特色亮点展开交流。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范曾艺术馆、南通市博物苑。
校领导江应中、董正超、顾菊平,各学院院长,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服务地方工作处科级以上干部,教科院教师代表出席了调研会。
(校报记者 徐凌/文 范苏/摄)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调研会在我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