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召开“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组织实施工作。这是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首次集中组织政法实务专家走上高校讲台,规格高、范围广、实力强,是协同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一项重大工程。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出席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9日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动员部署会上获悉,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将首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16所国内知名法学院校举办。首批40多名大讲堂授课人员为中央和省两级政法机关省部级领导干部。
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自创办以来,中央政法委不断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开办实施,确保了大讲堂有声有色、精致精彩。连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先后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1700余名在校学生授课,与师生热烈交流互动。
陈一新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重要思想为主题,以培养造就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为目的,选派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政法实践经验丰富、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具有法律学历学位背景的领导干部,到知名法学院校授课,引导法学院校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才智。
9日,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召开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动员部署会,全面启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组织实施工作。
几堂授课下来,引发广大师生强烈反响。周强授课结束后,清华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王霏讲道,周强院长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如何推进中国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作为未来的法律人,我们应时刻秉承“寻找事实、寻找法律”的使命,将目光往返于事实与规范之间,准确认定事实,精准适用法律,兼顾国法天理人情,为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北京大学法学院2018级法律硕士周元松听完张军的授课后深有感触地说:“张军检察长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这一重大命题,他的授课和面对尖锐提问的智慧回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思维和认知上的冲击,更滋养了我的理想信念,让我更加坚定要将个人事业发展与法治进程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圆梦新一代!”
陈一新强调,办好大讲堂要把握“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政治引领。要阐明法治形态背后的政治理论、法治模式当中的政治领导、法治道路底下的政治立场,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观察、研究、解决法治中国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注重中国特色。要讲好中国法治奇迹、讲明中国法治智慧、讲清中国法治蓝图,强化法学院校师生的法治自信。三是注重实践特点。要植根政法实践,紧密联系政法实务,系统深入阐释政法领域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推动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四是注重高校需求。要提升针对性、讲究艺术性、增强互动性,紧贴法学院校需求优化授课选题,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指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政法委提出并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研究,决定创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选派一批政治立场坚定、政法实践经验丰富、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具有法律学历学位背景的领导干部,到知名法学院校授课。这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新行动,是政法战线具有创新意义的新事,是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要事,是助推法学院校教育改革的实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由中央政法委会同教育部、中央政法各单位共同创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又红又专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引导法学院校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才智。
郑富芝指出,启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是中央政法委和教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法治人才培养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目的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推动理论教学和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师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
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表示,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是一项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补短板”的重要工程,是一项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工程。希望报告团注重授课内容与专业教学的紧密结合,多讲法学专业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多回应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有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突出课程高层次、注重课程的创新性、增强课程的挑战性,打造高水平的“金课”,形成品牌效应。
创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是中央政法委今年的一项重点创新工作。中央政法委领导高度重视,亲力亲为,积极推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主持中央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工作方案》。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主持召开动员部署会,研究落实推进各项举措,要求把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办成精品办出精彩。
郑富芝表示,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是一项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补短板”的重要工程,是一项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工程。希望报告团注重授课内容与专业教学的紧密结合,多讲法学专业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多回应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问题,有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突出课程高层次、注重课程的创新性、增强课程的挑战性,打造高水平的“金课”,形成品牌效应。参与高校要高度重视,把大讲堂工作纳入法学专业教学安排,精心组织,做好服务,切实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代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授课人员发言,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代表举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的首批16所高校发言。
为加强对大讲堂工作的组织领导,中央政法委专门成立了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组委会及其办公室,组建了授课讲稿评审小组,设立了组委会成员单位联络员,明确了职责分工。大讲堂组委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科学谋划、加强指导、统筹推动,及时协调解决大讲堂举办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景汉朝带领办公室工作人员,加强与教育部、政法各单位、法学院校和授课人员的沟通衔接,安排好教学计划,推动教务工作落实。授课讲稿评选小组把好授课评审关,主动为授课人员当好参谋。相关法学院校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制定大讲堂举办活动方案,做好信息发布、师生组织、安全保卫等具体服务保障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代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授课人员发言,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代表举办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的首批16所高校发言。
在授课人员选择方面,中央政法委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以政治立场坚定、政法实践经验丰富、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具有法律学历学位背景为标准,在政法系统遴选一批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适当吸收正局级领导干部,作为大讲堂授课人员,组成中央政法委法治建设报告团。
据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于2018年9月联合启动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主动适应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在授课内容选择方面,中央政法委注重政治引领、注重中国特色、注重实践特点、注重高校需求。大讲堂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阐明法治形态背后的政治理论,阐明法治模式当中的政治领导,阐明法治道路底下的政治立场。聚焦中国特色,强化中国自信,讲好中国法治成就,讲明中国法治智慧,讲清中国法治蓝图。植根于政法实践,紧密联系政法实务,系统深入阐释了政法领域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努力提升针对性、讲究艺术性、增强互动性,把准师生思想脉搏,强调专业水准,以此实现受欢迎、有实效。
为保证授课质量,中央政法委严把讲稿评审关。评审小组15名来自中央政法各单位及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法学院校的专家学者,按照政治性、实践性、专业性、规范性、公开性“五项标准”,对授课人员的讲稿进行评审把关,确保高质量。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雷东生主持召开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第一批讲稿评审会,对周强、张军、傅政华等7位领导同志的讲稿进行了评审。采取匿名评审方式,隐去7篇讲稿中领导同志的姓名、职务,评审小组成员们按照“五项标准”畅所欲言,针对讲稿的题目、立意、内容、选择案例、语言风格等方面,发表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审意见,很多意见建议甚至不讲情面、一针见血,对讲稿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证授课效果,中央政法委对每一堂授课都安排了试讲环节。试讲过程中邀请部分评审小组成员、相关院校部分师生及大量专业人士全程参与。试讲结束后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充分听取听讲人员的意见建议反馈,认真汇总研究形成报告,及时反馈给授课领导,供其参考优化授课内容、提高授课质量,为大讲堂办成精品办出精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央政法委还努力建立健全系列配套制度,形成各方统筹协调、密切协作的长效机制,确保大讲堂有序运转、持续发展。每场讲座结束后,大讲堂组委会办公室都及时总结经验,力争把大讲堂办成精品、办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