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朋友的负担重不重?
问:有多少家长不让孩子上幼儿园的大班,直接去上一年幼小衔接班的?说说想法吧?
新华社武汉11月7日电一个班一半学生离园上幼小衔接班、小学一年级八成以上的新生都学过语文和数学……记者近日在武汉、沈阳部分幼儿园了解到,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生活,部分家长将本该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部分幼儿园大班出现空心化现象。
“早报学堂君”针对幼小衔接现状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
“中班时,全班有30多人,升入大班后只剩不到一半了。”武汉市武昌区一所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每年中班升大班后,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像一张白纸一样升入小学后,会跟不上学习的进度,纷纷把孩子转到幼小衔接班。一些家长还把孩子写字、识数的照片发在家长群内,导致更多大班小孩“跳槽”。
只有两成家长坚持“零起点”
我们家孩子去年上大班的时候,班上就有孩子一到大班就转学去了幼小衔接班,我问过家长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还有一些家长采取“上午打卡、下午请假”的方式翘班,把孩子带到外面的培训班学习拼音、识字、算术。“经常会有小朋友问‘小伙伴们去哪了?’特别是一些平时经常一块玩的孩子,玩伴没有了,下午做游戏时闷闷不乐。”一名幼儿园老师说。
这个九月,小西“晋升”为大班学生。妈妈也开始给她制定了一份“幼小衔接”计划。
一是幼小衔接班教的知识比较多,可以为幼升小提前做准备。
“零基础的孩子可能跟不上小学老师的授课速度。”沈阳家长张女士表示,自己女儿年龄比较小,幼儿园毕业后又上了一年的幼小衔接班。“现在幼儿园禁止‘小学化’,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做游戏、学儿歌。幼小衔接班全面和小学对接,一年时间基本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学完了,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会比较顺利。”
认字、写字、数学、拼音、跳绳……都写进了这份“计划”中。“我们不想抢跑,但是也不能落后。”小西妈妈向学堂君吐槽,他们早早买下名校的学区房,但“过来人”家长的“现身说法”让她无法再淡定。“大家都学了,我们不学,就会垫底!”她说,这一份幼小衔接计划,也是无奈之举。
有些家长希望给孩子尽量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小学,而好多小学都是要面试的。面试的时候除了问家庭基本情况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还有一些知识类的问题,如果学的比较好,面试表现就会好,这样可以给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在沈阳,许多培训机构都开设了幼小衔接班,有些提前半年就满额了。幼小衔接班上学、放学时间跟小学一致,课程安排也和小学一年级差不多,学费及餐费大约为每个月1500元左右。
去年,浙江省教育厅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前几天,省教育厅又发布了做好“幼小衔接”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要求避免幼儿园“小学化”,要求幼儿园不提前教拼音、写字、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现在的幼儿园,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但现实如何呢?小学零起点有没有让幼儿园的孩子负担减轻?让家长们淡定?
二是上幼小衔接班为小学打基础。
今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专门提到“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学堂君进行了调查。
有的幼儿园是不教拼音、生字之类的知识的。但是上了小学之后,拼音之类的课程学的特别快,基本上一个月老师就讲完了。所以如果提前学习的话,孩子上小学就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不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采访中,一些小学教师普遍表示,学生在幼儿园“抢跑”现象十分普遍,大多数学生有拼音、识字或算术的基础。问题是不少学生提前学过的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反倒令他们养成了坏习惯,如握笔姿势不正确,发音、拼读不准确等,纠正起来比教“零基础”的学生更困难。
调查七成家长计划让孩子在学前识字
不过,我当时没让孩子去幼小衔接班,原因是:
沈阳市铁路五小一年级教学主任李春婷认为,家长不必过于焦虑“零基础”的孩子是否适应小学教学的问题,学校每年都会把开学后前两周设为“零起点适应期”,不讲授教材内容,而是带孩子参观学校、自我介绍、进行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等。“对孩子而言,进入小学后,更重要的是自理能力和与人交往等能力,幼儿园阶段和家庭教育应该着重这方面的培养,至于拼音、算数等知识内容,应遵循孩子的学习规律,实在没有必要提前学。”
学堂君随机在两个公办幼儿园的大班家长中进行了调查。共有45人参加了问卷调查。
一是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慢慢给孩子教拼音以及简单的数字之类的课程了,而且幼儿园的节奏比较慢,一天只学一到两个拼音,剩下的时候还是以玩为主。因为有大班整整一年的时间,老师按照这个节奏到学期末是可以给孩子教完的,同时这样的节奏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适合,不会觉得负担太重。
有42%的家长表示,孩子“已经”在学习拼音、识字、写字、计算中的一项或多项,而有38%的家长表示“打算”让孩子学习拼音、识字、写字、计算中的一项或多项,只有20%的家长“坚决支持孩子零起点读小学”。
二是我觉得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比幼小衔接更好一些。幼儿园的老师经常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掌握这些知识,孩子学习起来特别有兴趣。幼儿园有家长开放日,我看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后觉得特别好。而幼小衔接的教学方式更偏向小学化一些,而且幼儿园孩子玩的时间更多,课程类型更丰富,我觉得在幼儿园阶段,玩更重要,所以我更愿意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
在打算在小学前“先学一点”的家长中,有23%的家长表示孩子目前已在校外机构上幼小衔接课程,有60%打算去读幼小衔接的暑期班,有17%的家长打算在家里自己教。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在“准备让孩子在小学前掌握的内容”调查中,44%的家长准备让孩子在小学前掌握拼音;有49%的家长准备让孩子在学前掌握计算;打算让孩子在学前掌握识字的比例最高,占69%;准备让孩子掌握写字的比例相对低,占36%。只有20%的家长觉得在学前没必要学这些内容。
尽量是按着顺序上,小班中班大班的学习任务都是有规定的,学习任务都是有衔接的。比如我们学校,小班学习认识1–20,到了中班就要学习写1–20,如果你觉得孩子年龄到了不用上小班直接上中班的话,那你的孩子在中班学习就会比别的孩子吃力,同样的中班升大班也是有衔接的,如果不上大班直接上衔接班的话,你就要考虑孩子是否能跟的上。我儿子也是上学比较晚,目前上大班,我打算让他上完大班直接上一年级,我个人觉得现在幼儿园学的内容挺多的,大班学习的内容足够他上一年级能跟的上。我的建议是,如果年龄到了,可以上完大班直接上一年级,尽量不要跳级。我们这边,衔接班主要是那些上完大班年龄不到的孩子上。
“孩子明年读一年级,最让家长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有47%的家长选择了“小学进度太快,怕孩子跟不上”。
学前零教育的概念是全球共识,我不打算拿自己的孩子去挑战这个规律,再多理由都没法盖过一个事实:教育家们都结论是有研究支持的,而我只是一个不专业的家长,我的孩子只是一普通孩子。
家长别人在“抢跑”,我们也不能掉队
我只担心一件事:如果一开始小学老师教的东西孩子都会,那她还会不会保持求知欲?多长时间的重复内容会导致她精力不集中从而形成习惯?
很多家长坦言,想让孩子“先学一点”的念头萌生于无奈。这种焦虑,来源于亲戚朋友的“实战经验”。
我家孩子就是这样。公立幼儿园不让教汉语拼音和10以上的数学算式。上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几乎是一个多星期就学完了。孩子不提前学根本跟不上进度。
小西妈告诉学堂君,小西读小班、中班时,她都非常淡定。“我们早早就买好了非常不错的学区房,没有上民办‘和别人比’的压力,本来想幼儿园这三年都会比较轻松的。”今年的暑假,她和几个孩子上了小学的朋友聊天时,却被评价“图样图森破”。有朋友告诉她,自己孩子的班里,几乎没有一个是“零起点”的,“厉害”的孩子认字上千,早早能自主阅读,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内容几乎都掌握了,其他的孩子“20以内加减都已经很熟了”。朋友的“现身说法”让她动摇了。“问了几个同龄小孩,发现都有在提前学了。如果都是零起点,那我们不怕孩子学不会。现在是大部分都在学,逼得我们不得不提前学。在这样的同学群体对比下,孩子就会显得很‘差’。我最担心的,是什么都不学,要在班里垫底,孩子的自信心要遭受打击。”
这种情况,在北京叫″占坑班″,也就是先占位,然后到上学年龄时,优先到此学校上学。
对于小西妈的纠结,成妈心有戚戚。“最近向一年级孩子家长取经,被‘洗脑’要学。”成妈一直秉承的是孩子要有快乐童年,没有报任何学科兴趣班。当她发现,有孩子“抢跑”得厉害,“甚至有大班就去读数学培训班的”,“三观”被刷新。“读小学,孩子不仅要适应各种变化,还要学拼音、写字、算术这些全新的内容,会非常累,家长也很累。如果只有我零起点,压力肯定会很大。”成妈说,为了“孩子和自己在读小学时不要那么累”,她决定“屈服”——提前学习。
我周围没有人这样做,孩子本来快乐的童年就没多少,这点时间给孩子吧
这种“别人跑了,我们也不能掉队”的焦虑情绪,已经蔓延到了中班家长。有家长跟学堂君吐槽,虽然孩子仍在读中班,已经打算正儿八经教孩子认字、写字、计算了。
其实什么都可以,孩子处于学习阶段。最好的选择都不如好家长的引导
专家“零起点”是理想,是努力的方向
还是顺着上比较好吧
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个《指南》是一个科学详细的参考,可以让老师和家长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遏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差不多,个人感觉幼儿园大班上去就挺好
《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这个好像我们这里没听说有这个衔接
在杭师大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武建芬看来,《指南》是一个很好的科学的参照,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规律和特点来,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但显然,这几年家长的改变并不明显。
这个也可以呀!大班和幼小衔接。都差不多。大班可能识字呀,计算多一点。嗯,为小学能打一点基础。只要你的孩子年龄够。
武建芬说,已经有跟踪调查表明,提前识字、计算,在一二年级成绩明显,但到了三四年级和未学的孩子差距就不大了。“到了高年级,拼的是学习兴趣、态度、习惯。孩子的好奇心,对学习的求知欲,是家长更要保护的。不要因为让孩子提前认字、学计算,让孩子在没上学前就开始厌学了。”
“零起点”是理想,但家长“难以到达这种理想的状态”。但对此,武建芬的态度很乐观,从这几年来看,家长的理念有发生变化,虽然落实到行动上,还是做不到,但这是努力的方向。
老教师幼儿园的孩子其实该做好这四个方面的准备
这几天,学堂君去了几所小学的一年级,发现不少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有孩子不会擦屁股,上完厕所不知道冲水,吃完饭没有整理的习惯,其实这方面的能力才是亟待重视的。
杭州市濮家幼儿园的徐晓莲老师有31年的教龄,有着丰富的“幼小衔接”经验。
在徐老师看来,“幼小衔接”其实从孩子小班入园就开始了,很多行为习惯不是到了大班才培养,而是从小班开始,就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徐老师的经验是,四个方面的准备在幼儿园三年中做好了,进入小学就没什么问题了。
一是身体素质上的准备。孩子在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二是学习习惯的准备。比如阅读的习惯,徐老师建议,在孩子读小班时“还没有喜欢上电脑电视上非常具体形象的画面前,先喜欢看书”。徐老师带的很多学生中,有些阅读习惯培养得很好,一两岁时就喜欢看书。“有些在看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认识了一些字,而不是非要去专门的识字班枯燥地识字。”
三是自我管理的意识。比如从中班开始,可以让孩子每天背小书包去幼儿园,从管理小书包开始管理自己的物品。时间管理的意识也要注重培养,比如告诉孩子这个时间段要完成哪些事情,让孩子有“学习时不要做其他事情”的意识,在进行学习活动前先喝水、上厕所,把准备工作做到前头。
四是适应能力。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比如小班学会自己吃饭,中班自己添饭,大班不光是自己添饭,也会自己添菜。